刚察县中藏医发展步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8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刚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中(藏)西医并重工作方针,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不断补短板、强特色、创一流,提升全县中藏医药服务能力,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图片


图片

  统筹谋划,夯实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硬实力”。坚持规划引领,将中藏医药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健康“十四五”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当中,制定印发《刚察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重点以打造刚察县“藏医药浴小镇”建设为目标,认真研究谋划,周密安排部署,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分工明确、配合紧密、上下联动、监督有效”的协同共建机制,有力促进了中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图片

  近三年,中藏医药共投入5695.84万元,占全县卫生健康事业总投入的19.05%。同时,县藏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等级复审,全县中藏医药硬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健全服务体系,做守护群众健康的“暖心人”。将县藏医院作为推进中藏医药发展的主阵地,在持续抓好药浴科、外治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老年病科、“治未病”养生保健科、藏医妇科3个特色重点专科和感染性疾病专科。立足“名医、名师、名院”建设,借助山东聊城“组团式”医疗帮扶平台,开设中医住院服务,积极打造疼痛诊疗中心,大力开展针对肩颈疼痛、失眠等方面效果良好的宫氏脑针疗法,目前已成功治疗近千人次,藏族老人周太什吉正是其中接受诊疗的一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老人摆脱了长达十年的失眠困扰,他高兴连连直说:“曼巴,瓜真切”。

图片

  此外,还开展了20类36项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12项特色护理技术,仅今年新增脉泻疗法、金刚尤撅、木敷疗法等6项技术难度较高的特色疗法,全县8所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全覆盖,34所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同时,成立刚察县基层中藏医药专家指导团队,累计选派20余人次赴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进行中藏医药技术指导,实现全县基层中藏医药人员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县乡村三级中藏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为基层群众就近得到便捷、优质、有效的藏医诊疗服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图片

  多点发力,中藏医药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大力实施中藏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藏医药传承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传承挖掘名老中藏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特色医技医术等进行以中藏医特色治疗防范、特色用药理论等为重点,结合临床实践,推动中藏医药理论得到进一步提升,娘吉旦增工作室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师带徒”方式培养藏医骨干人才8名,2023年新补充中藏医专业技术人员52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同时,坚持让人才走出去,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共有4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赴省内外医疗机构开展进修学习、转岗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今年,首批选派4名藏医专业技术人员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和西藏山南市藏医院进行2年的跟师学习。还建立了西学中(藏)培训基地和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举办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达到1000余人次。

图片

  在整合资源优势、推动融合发展上出实招。充分挖掘县域内特色藏医药资源优势,自主研发生产的123种藏药制剂已通过省药监局审批并取得备案批号,106种藏药制剂纳入青海省医保药品目录,同步探索开展中藏药材种植,在刚察县黄玉集团种植大黄1千亩,编制水柏枝、金露梅等12种高原特色藏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助力藏药制剂、药浴产业等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今年掌握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药仁青佐太炮制工艺,并成功炮制藏药仁青佐太70公斤,配制出10多种珍宝类名贵藏药,不仅填补了我县无生产名贵藏药的历史空白,而且进一步助力中藏医药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

  同时,将中藏医药与旅游相融合,在县域内旅游景点及蕃域、鸿湖等星级酒店设置以常见藏医康养手段为主的藏医药浴产品体验区,大力推广足浴藏医药特色产品,推动中藏医药健康服务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受到了省内外群众、游客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来  源:县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昊燕

审核人:史忠民 

发布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