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行家里手”的“进阶之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组织部门要做好“专”字文章,既要有见多识广的“多面手”,更要有能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确保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些干部对“专业化”的理解存在认识偏差,把干部学历等同于“专业能力”或是把“专业化”简单理解为“技术型”。对这些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配班子、选干部,要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在班子“缺什么、急什么、需补齐什么”、干部“学过什么、干过什么、善于干什么”上下足分析研判功夫,既注重从事业需要出发,按工作要求选配,又注重结合干部自身特点,发挥专业特长,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化只是干部的特点,不是干部的“标签”。当前,工作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遇到的“陌生领域”“懵懂领域”也越来越多,仅靠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就想“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要根据干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岗位特点等因素,精心烹饪“特色套餐”,分类开展“短小精专”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管理培训等,提高干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厚度、细分领域的知识储备深度、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宽度,努力避免“专业赤字”的问题。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专业化干部不仅要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字典”“业务通”,还要具备一定的眼界格局和战略思维能力。要自觉摒弃专业光环和“标签”思想,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升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渠道,有针对性地选派在本地实践“内培”、到先发地区交流“外派”、到上级部门对口“上挂”、到基层一线磨砺“下沉”,在历经风雨中拓宽视野,在摸爬滚打中增长学识,在真刀真枪中锤炼本领,切实打牢干部履职尽责的专业基础,多培养出“有几把刷子”的人。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需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更多干部在成为“行家里手”的“进阶之路”上,紧跟“时代节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张艺,2021年选调生,刚察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