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社会救助既“扩面”又“提质”稳稳兜住困难群众“幸福底线”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刚察县多措并举,不断拓展民政工作“兜底”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监测预警机制,大力推行政策主动找人、服务主动递送、资源主动链接救助帮扶模式,落实落细低保扩围增效惠民政策,释放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绘就千家万户的幸福底色。
聚力精准救助,筑牢民生保障“兜底线”。积极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实现救助模式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助尽助”。依托“大数据信息平台核对系统”和“民政业务与财务监管一体化平台”,打通民政与医保、公安等部门间救助信息互通“壁垒”,精准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充分发挥县、乡镇工作人员及驻村干部、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经办力量,聚焦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群体,扎实开展入户排查,及时准确地将符合条件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保障范围,避免出现工作“死角盲区”。截至目前,经排查核实乡村振兴、医保等部门反馈数据后,纳入城镇低保6户6人,农村低保44户44人,特困供养1户1人,低保边缘、支出型8户8人,实施临时救助23户23人。
聚力温暖救助,打好提质增效“主动仗”。一方面,制定印发《刚察县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社会救助监管效能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县、乡(镇)、村三级分片包干制,通过定期排查、电话了解、实地走访等方式,密切关注我县脱贫不稳定和易致贫人口、低保边缘家庭及潜在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状况,及时掌握家庭变化状况,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截至目前,我县共有保障对象2126户4647人,发放救助金额2962.47万元(其中城镇低保330户569人,救助金额511.83万元;农村低保1435户3277人,救助金额1993.24万元;特困供养142户147人,救助金额230.89万元),临时救助219户654人,救助金额226.51万元(其中救急难15户66人,救助金额为42.62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全县困难群众大排查、大走访”“低保年审工作”等活动,及时将因就业和其他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纳入救助和保障范围,对脱贫不稳定户和监测易致贫人口全面落实进行逐户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救助范围,防止出现“漏保”“漏救”等情况。截至目前,城镇低保动态新增81人,取消40人;农村低保动态新增264人,取消329人;特困供养动态新增24人,取消3人。
聚力智慧救助,激活数据赋能“新引擎”。严格落实省级业务部门困难群众救助政策公开和社会救助业务办理新模式,在全县推行惠民暖政“社会救助公共服务二维码”,依托小小“二维码”,实现“码上知、码上办、码上看”,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基层经办服务能力,助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通过该公众服务平台申请救助共计120人次,搭建起了群众易申请、基层增助力、决策有依据的智慧救助信息化体系,实现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事项“指尖办”“掌上办”。
弘扬人道主义,提倡助困风尚。下一步,刚察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继续围绕“兜底线、保民生”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兜”住“保”住最困难群体最基本生活。
来 源:县政府办公室、县民政局
通讯员:王晓枫
责任编辑:刘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