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学用结合、走深踩实,助推刚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4日 消息来源:

学用结合、走深踩实,助推刚察高质量发展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任青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本人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刻认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力推动刚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研细读,深思细悟,在全面学习中凝心铸魂。一是学出忠诚,自觉接受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通过集中学、个人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学出本领,自觉肩负发展重任和使命担当。坚持学做结合、学用相长,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分管部门的每一项工作作为服务人民、服务基层的“前沿阵地”,努力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为促进刚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三是学出成果,自觉融入发展大局和整体格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供热、牛羊出栏、自建房、污水处理等领域,深入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具体举措,加大整治整改,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站位,狠抓落实,在为民服务中坚守初心。一是农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以农牧业综合改革破题起势,不断加大政策、制度和资金支持力度,整合资金8774万元新(改)建村级规模化养殖基地10个,筹措3300万元实施活畜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和牛羊屠宰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累计建成18个千头只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场,13家合作社、家庭农牧场通过省级示范社(场)州级审核,实施豆草混播示范0.1万亩,“粮改饲”0.1万亩,青海444优质牧草繁种试点0.02万亩,打造流转草场万亩示范点7个,流转草场达到5000亩以上经营主体15个,新增家庭生态牧场9家、合作社13家,认定一类生态牧场1家,二类生态牧场6家,三类生态牧场16家,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更加坚实,走出了农牧业转型发展的“刚察路径”。二是城乡建设发展全面提升。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深入推进环湖城镇带及高原美丽城镇试点建设,投入资金7703.6万元实施农牧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青海湖水位上涨淹没区农牧民住房搬迁改善3项工程,投资7020万元重点实施哈尔盖至热水公路工程、沙柳河镇村级道路巩固提升建设等交通项目4项,投资2895.2万元实施3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3个乡村振兴试点村、1个旅游试点村等村庄建设,乡村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开展城乡垃圾分类五年行动,建成日分拣能力5吨的生活垃圾再生分拣中心,投资85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1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组建5支乡镇基层保洁队伍和31支村级保洁队伍,形成县乡村社户环境卫生整治五级联动机制,县城试点单位垃圾分类率达98%以上,县、乡、村(社)、自然保护地垃圾处置覆盖率均达100%,资源化处理率达70%。三是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制定《刚察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施细则》,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安全饮水及低保兜底等行业部门衔接政策,加大农畜产品销售、民族手工业发展,合理开发就业岗位,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率,优化完善订单收购带动、生产创业带动、托养托管带动等10种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让农牧民“钱袋子”“鼓起来”,用一项项民生实事在刚察大地上写下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生动注脚。经监测统计,2023年全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左右,增速为14%左右。

坚定信心,统筹谋划,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本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刚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指引,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引领,在生态农牧业、城乡建设、乡村振兴、交通运输等方面挖潜创新,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发力,把特有的资源禀赋更好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环青海湖重点牧业县、环青海湖现代畜牧业发展区这一重大定位,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为主线,加快推进农牧业“五化”发展,不断增强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畜产品知名度,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我县农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大牛羊销售。依托“藏韵刚察”区域公共品牌效应,综合运用援建对接帮扶、省内外市场对接、网络直播带货、县内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以及县外牛羊肉直销店等多种途径,健全完善活畜及畜产品产销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农牧区群众牛羊出栏、销售数量。二是提升品牌影响。重点打造一批绿色有机食品、有机农畜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强藏羊、牦牛本品种选育,做优藏羊、牦牛、青稞、油菜等特色产业品牌。力争2024年,哈尔盖镇、沙柳河镇、泉吉乡取得有机产品转换认证证书,2个省级示范社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三是加大产业化建设。按照县有万头只牦牛藏羊生产基地、乡镇有千头只标准化养殖场的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村集体标准化养殖场为核心,以周边合作社、家庭牧场及农牧户为补充的牦牛藏羊养殖布局。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抓巩固、促提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全力抓好防返贫底线。持续加大对易返贫致贫户的动态监测力度,从严从细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对已标注“风险消除”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全覆盖式“回头看”,全力补齐“三保障”、饮水安全等短板弱项,确保年内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5%以上的目标任务。二是扎实推进衔接资金项目。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支出率进度要求,提高项目资金支出率,确保于12月底前各级衔接资金支出率达100%。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村集体经济,力争所有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三是高效推进反馈问题整改。以问题整改为抓手,扎实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衔接资金项目建设、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巩固整改成效,确保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进一步提高全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乡村建设再提升。按照全省乡村建设提质行动要求,认真开展“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改水、改厕、改危房)整治行动,在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上全面发力,全面提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强化乡村的软硬件配套,努力实现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全力打造刚察版的“富春山居图”。二是项目建设再提速。立足全县大局,加大项目谋划,积极主动争取上级资金,统筹谋划一批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城乡道路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助力保障城乡建设发展。三是垃圾分类再推进。持续推进城乡垃圾分类五年行动,将垃圾分类向村(社)延伸,强化垃圾处理末端设施建设,打造全省有能力源头分类收集、过程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理的样板牧业县。四是保通保畅再强化。深入推进道路客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等专项整治攻坚,持续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成果,夯实冬季除冰保通保畅队伍力量,加强公路巡查力度,保障冬季行车安全。


来  源:县政府办公室

审  核:杨德霖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谭  莉 

转  载: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