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以“一核五队促振兴”打通为民服务“中梗阻”
刚察县基层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总钥匙”,最大限度整合各级党组织在基层的资源和力量,全面丰富村级党组织“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内涵实质,促使各项工作融合统一,奋力书写“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新篇章,全面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以全县31个村党组织为基础,在每个行政村分别组建“生态文明、产业促进、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文化宣传”5支工作队。各工作队成员由党建信息员、致富带头人、村后备干部等优秀人才组成,根据职责分工实行动态化管理,打通“立足岗位作贡献”,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要义 助推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刚察县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的“第一工程”,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中,实行“乡镇牵头引领、村社主导整治、专人长效管护”的整治责任体系,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形式,全面开展草原、耕地、河湖、湿地保护力度,做好退耕还林、图斑治理地、水源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管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以党员干部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筑牢了环湖北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了党建引领助推生态文明振兴。目前,全县各村生态文明工作队共开展工作360余次,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创建成果得到全面巩固,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围歼战、“绿盾行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村地处315国道和哈尔盖河沿线,平时只能靠村‘两委’成员几个人的力量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但自从成立生态文明工作队以后,在我们工作队的带动下,村里的生态环境工作也有人专门负责干了,群众的参与度也提高了,村里的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哈尔盖镇贡公麻村生态文明工作队队长旦增说。
如今,从青海湖畔到巍巍年钦夏格日,天蓝水碧,青山葱郁;从热闹城区到广袤乡村,绿浪滚滚,风景如画,一帧帧绿色画卷在大地徐徐展开,刚察的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颜值”越来越靓。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兴产业发展务实之风
这几天,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党员活动室一直热闹非凡,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在和大家集中学习后,常常和产业促进工作队员一起,商议如何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
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地处刚察县城西北角,315国道及青藏铁路连村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以农牧业和房屋租赁为主,但仅仅依靠单一的农牧业并不能促进果洛藏贡麻村经济飞跃。
为了促进果洛藏贡麻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面貌的改善,2023年10月,果洛藏贡麻村将3名致富带头人吸纳到产业促进工作队中,这些“土专家、田秀才”们利用自身技术、管理、理念等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草甸牧场,对农牧户产业进行帮扶指导,带动农村的发展,达到“落一子而活全局”的效果。
同时,县农牧等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本土专家“讲”、致富能手“教”、党员实践“做”等方式,为产业促进工作队提供技术指导,强化对农牧区合作社社员农作物种植、养殖技术、畜疫防治、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及时把合作社中政治素质好、技能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的养殖大户、经营能手、优秀社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成致富能人,实现党建和经济的“双推进”。
在产业促进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农牧部门的帮扶指导下,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同时整合资金在县城和景点购置商铺旅店,发展游客接待、特色餐饮等后续产业,带动了村级产业发展。曾经偏居青海湖北岸小村落的农牧民群众再也不用只盯着一亩三分地,而是开始吃上产业饭,房屋租赁、市场营销、产业发展等多渠道产业在村里头兴起,让“集体经济”真正成为当地农牧民在家门口增收的“源头活水”。现如今,一排排新居拔地而起,让群众住得舒心;一个个合作社落地生根,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一支支工作队伍担当作为,扛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旗……刚察县3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万元的村31个、50万—100万元的村7个、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1000万元的村1个。这一张张硕果累累的成绩单背后,是刚察县旗帜鲜明强化党的领导,以“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形成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是防范风险的“定海神针”,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巧用党建引领这根“针”,串起社会治理千条“线”,牵引社会问题软着陆,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需在基层治理体系机制创新完善上下功夫。
刚察县找准党组织建设同村级社会治理的融合点,将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单元固定下来,融入“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中,整合村警、村调委会成员、法治指导员等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下沉村社,组织建立社会治理工作队,建立健全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治理模式。通过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好法律服务,及时对群众求助和投诉统一登记,协商治理模式,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快速解决群众的大事小情,已成了党员服务群众的一种新常态。我们瞄准基层治理需求靶心,以‘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为抓手,进一步健强‘彩虹战队’中的‘蓝色平安护航队伍’力量,通过深入实施‘十户联防’,建立起村结‘网’、社连‘线’、户布‘点’的全覆盖网格体系,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对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首问负责’、一办到底。最直观的变化是村里再无矛盾纠纷,农牧民群众由原来的‘张嘴发牢骚’彻底转变为‘理性求共识’,有事大家议、好坏大家评成为常态。”吉尔孟乡司法所长东升说。
小到邻里纠纷、设施损坏,大到牲畜丢失、违法违章……现如今,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31个行政村依托“一核五队”共开展重点走访排查42次,发现解决安全隐患15条,及时劝阻村民聚集、违规操办酒席等20余次,有效破解“矛盾风险排查不出、长期积累发酵、小纠纷引发大案件”的治理难题,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形成了民族团结互助、社会大局长治久安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刚察县乡韵悠悠,村风融融,风景如画。在“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引领下,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在美丽的青海湖北岸徐徐铺开。(县委组织部 白庆飞)
来 源:刚察组工
总监制:杨德霖
转 载: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