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刚察“六个着力”全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2023年以来,刚察县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刚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脱贫人口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扎实推进,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担当。一是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对重要工作亲自谋划、亲自安排、亲自督促。压实27名县级干部包村责任、18个行业部门主管责任、5乡镇主体责任、31个村定点帮扶责任,形成“人人要担责、人人必尽责”的责任落实体系。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实施“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依托村致富带头人、后备干部、优秀党员等人员,在全县31个行政村组建“生态文明、产业促进、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文化宣传”队伍132支,每年落实专项资金387万元,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领办服务等多种模式,细化工作职责,实行清单式管理,让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三是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和联点帮扶,向14个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2名,向17个非重点帮扶村增派“五队指导员”,驻村工作覆盖率100%。制定《刚察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十必须十严禁”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驻村队员的管理。组织全县31个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开展有效衔接比武竞赛,15名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上台比武,提升了基层干部能力,夯实了有效衔接工作基础。
着力强化产业带动,拓宽增收渠道。一是依托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力推进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五化”农牧业综合改革,投资1.27亿元实施牦牛藏羊养殖“万千计划”、活畜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基地、优质饲草生产基地等项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70%以上。二是成立龙头企业培育、牛羊出栏、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农牧业经营组织扶持培育、饲草料生产等5个工作专班。整合县域农牧资源,组建了刚察县青湖农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规划全县农牧业特色产品资源要素,全力建设“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高质量农牧业发展体系。三是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推行大户带动、联户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村集体托底的联农带农方式,创新“一带一”“多带一”模式,增强了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效益。2023年全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7245元,增速为15%。四是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规划15个。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计2828.3万元,比2022年增长403万元,收入超50万元的“强村”达到1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8.1%。五是持续打造“藏韵刚察”区域公共品牌,藏羊、牦牛、青稞、油菜等特色产业品牌进一步拓展,相继开发出“刚察青海湖牦牛”“刚察青海湖藏羊”等文创品牌和特色产品。成功举办2023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会暨第二届青海湖草原冬肉节和牛羊集中竞价出售活动,交易金额突破1000万元。
着力强化动态监测,守牢返贫底线。一是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出台《刚察县防止返贫预警监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刚察县防返贫监测数据定期会商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沟通、数据共享,扎实开展2轮集中排查工作,实现100%全覆盖。二是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问题整改,县级行业部门每月开展一次数据集中比对,定期入户核实疑似风险点,逐一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三是重点关注农村低保对象、分散特困供养、医疗费用过高等群体,扎实开展重点人群“回头看”和“起底式”专项排查,做到了监测对象早预警、早识别、早帮扶,坚决杜绝“三类人员”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截至目前,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07户348人(其中,2023年纳入监测户85户275人),监测对象纳入率达8.23%,风险消除22户74人。
着力强化乡村建设,绘就和美乡村。一是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清四乱”、城乡垃圾分类处置、青海湖环境整治等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成功举办了全省乡村建设提质推进会暨生活垃圾治理现场会。二是年内完成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项目3个,旅游试点村项目1个,投入资金148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等项目6项;三是制定《刚察县农牧民住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通过技术支持和落实奖补资金,安全住房得到全面保障,年内完成43户危房改造和800户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新建农牧民户用厕所100座,完成年度问题厕所整改任务470座;四是持续加大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力度,购置智能化垃圾分类箱、洒水车、垃圾车辆、清扫车等设备,全县污水处理率达到84.3%,生活垃圾处理率99.8%;实施乡村道路巩固提升建设项目4项,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2023年刚察县生态振兴案例入选全国首届“乡村振兴品牌节”典型案例。
着力强化社会保障,提升民生福祉。全面落实教育、医疗卫生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改革,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40.98万元,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298.78万元,惠及学生317人次;减免费用25.66万元、339人次;完成25种慢性病和4种特慢病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签约率达100%;脱贫人口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脱贫人口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为100%;监测对象、稳定脱贫户住院报销比例达90%和80%;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发放其它各类救助金额共计2231.47万元;完成43户危房改造和800户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安全住房得到全面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2.15%、集中供水率达61.25%、集中供水保障率达95%、水质达标率达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大力实施通信工程,5G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着力强化社会治理,提升幸福指数。一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百分倒扣评比管理模式,创新打造“卡路里”“红黑榜”“五级平安网”等社会治理品牌和亮点,设定“七好”村民评选标准,有力提升村级社会治理水平。二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39份,积分制推广村18个、清单制推广村26个,以规立德,滋养乡风文明,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三是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加快文旅、交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空军地空导弹八团遗址、党政初期办公旧址(老窑洞)、乡村史馆等文化资源建设。果洛藏贡麻村先后荣获“刚察县民族团结示范村”“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村”“全国社会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称号。
来 源:县委办
撰 稿:马夷原
审 核:李 植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谭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