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刚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咱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份子,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为我们更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刚察县4.6万各族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同心,在工作体制机制、宣传教育、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事务治理、促进刚察发展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青海湖北岸一朵鲜艳、圣洁的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以更精准有效的形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思想教育融入寺院教育管理和宗教人员学经、生活的全过程,着重加强对农牧民群众民族团结、发展成就以及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认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十三个一”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突出个性化宣传教育,以更加精准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宣传教育走深走实。积极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宣传长廊、宣传标识等,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覆盖面。编印藏汉双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刚察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口袋书》《藏语口语学习手册》等万余册,进一步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以更深层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居中广泛交往
在共事中全面交流,在共乐中深度交融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十二进”活动,立足刚察地域和群体特点,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二进”内涵,创新载体,注重实效,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覆盖面。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全力推进城镇民族工作,通过提供交流平台、技能培训、保障农牧民权益等措施,提高进入城镇各民族群众的就业能力,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让城镇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镇。果洛藏贡麻村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平安乡村建设、“星级化”支部创建、“雪亮工程”推进、“八无六有”评定等内容深度结合,数字乡村、法治宣传、村民自治等实现村域全覆盖、全民共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索南才夫旦总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科才活佛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累计为贫困家庭捐资达35万余元,经常性为刚察及周边地区各族群众开展免费义诊服务,免除医疗费用、提供食宿等,仅2023年就为各族群众患者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0余万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从汶川地震、武汉疫情、民和地震等累计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呼吁和引导全县信教群众和僧侣累计捐款捐物达100万元以上。
以更高质量发展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让各族群众携手共创美好幸福生活
着眼于创造高品质生活,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多层次多样化的供给能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持续推进“健康刚察”建设,持续促进农牧民增收,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育幼养老水平,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共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复壮”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争在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一辈子也很难挪出穷窝。”脱贫户桑杰本家里原来一只牛羊也没有,通过每人6400元的产业到户资金购买了32只羊,发展到今天不但经营起了家庭牧场,牛羊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成为年收入近3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了。“我是靠着党的好政策和大家的帮扶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现在富起来了,还要去帮助那些不如我的人,帮助大家一起过上幸福的日子。”桑杰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说,他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近几年来,先后为贫困群众捐款捐物达5万余元,在他的家庭牧场中带动4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年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重视山东、央企对刚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乡村振兴的援建支持,加强中西部对口帮扶工作,营造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13年以来,聊城市与刚察县在产业发展、人才交流、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等方面深入交流、携手进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席卷山东,刚察社会各界也纷纷自发向聊城市捐款,共筹集资金43万元;2023年7月20日,聊城市总工会、阳谷县总工会为刚察县工会事业捐赠15万元援建资金,用于职工的帮扶解困和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深情厚谊,横贯中华大地,源源不断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