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蓄势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5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刚察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刚察)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省委“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州委“243”发展格局、县委“1136”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下大力气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刚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五化同步纵深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以农牧业综合改革为主线,及时出台《刚察县建设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设定5大类21项工作任务,成立县级领导领衔工作专班,持续推进生态农牧业“八个一”配套工程和乡镇“五个一”建设,稳步推动农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方向转变。2021年以来,全县共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6045.4万元,重点实施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村级合作社提标升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产业类项目52项,占比达到60%。2023年新增家庭生态牧场9家,合作社13家,培育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累计集约草场51.31万亩,规模经营牲畜近10.81万头只。先后打造“碧波荡漾青海湖,祁连山下好牧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刚察青海湖藏羊”“刚察青海湖牦牛”绿色有机品牌。县属企业和合作社在省内外设立特色农畜产品体验直营店达到10家,销售总额达1200余万元,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聚焦清洁新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现代化产业发展。积极融入海北州打造大型清洁能源后备基地建设战略,多元化协调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探索“政府+光伏电站+脱贫户”的模式,在热水地区建成光伏扶贫产业园,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保持绿色通道畅通,开展直接到村的造血式帮扶,推动建立长期可靠的光伏项目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贫困群众获得长期稳定收益。2019年以来累计为全县12个脱贫村分红收益2699.57万元,带动264名群众通过光伏公益岗位就业。县域内14家新能源企业共缴纳各类税收1.3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91%,新能源产业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聚焦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巩固优势推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编制完成《刚察县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发展规划》《2023—2025年刚察县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刚察县2023年度旅游发展十项暖心服务》《刚察县“藏城迎客”旅行社奖励办法(试行)》。陆续开放运营伊克乌兰乡民族民俗文化体验区、哈尔盖镇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圣泉湾生态体验区、泉吉观鱼台交旅融合综合服务体四个特许经营点,成功设立环青海湖零公里起点标志,县域内景点实现了向生态体验区、科普教育基地、民族文化体验区的蜕变。投资2200余万元打造的集青海湖第一崖(断崖)、祭海台、圣泉等自然景观及青海湖祭海文化为一体的圣泉湾生态体验区,今年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19.3万人次,实现景区综合收入338.92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2人,带动周边牧户65户,户均增收1.2万元,成为继鸟岛停业后刚察首个旅游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  源:县乡村振兴局

布人:陶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