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精灵”与美丽塘渠的邂逅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9日 消息来源:

图片

  青海湖北岸,天空云卷云舒,微风渐兴,冰冻的湖面波澜不惊,不远处,生活着世界上濒危的有蹄类动物——普氏原羚。它们比世人关注的藏羚羊更稀有,比“东方宝石”朱鹮更濒危,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曾经种群数量巨大的它们,在上世纪50至 70年代,曾一度遭到捕猎,数量急剧下降。所幸,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政府、民间、环保人士等不同层面的重视与保护,青海湖区域普氏原羚的种群规模已由2004年的不足300只,增至2023年的3200余只。

  而在青海湖畔,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世世代代与野生动物守望相助,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偿救助普氏原羚的意识已在他们脑海中深深烙印……为保护普氏原羚种群,刚察县相关部门在环青海湖普氏原羚重点分布区建成18处种群交流试验通道,设立20处野外饮水点,恢复和扩大栖息地1633.33公顷,降低网围栏高度,有效地缓解了普氏原羚分布区栖息地割裂、种群交流弱化、枯水季饮水困难等生存问题,这群“草原精灵”也在农牧民的救助下渐渐有了蓬勃生机,而农牧民的善举无形中也为哈尔盖这个“羚羊小镇”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由于“草原精灵”的驻足,2007年刚察县建立了我国首个“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2009年在哈尔盖挂牌成立了“刚察县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后来普氏原羚被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组委会确定为吉祥物。2017年7月14日,被授予“中国普氏原羚之乡”的称号。刚察县委、县政府也先后完成投资2429万元,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普氏原羚科普馆1栋、瞭望塔2座共9层、2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等附属工程和投资500 万元的哈尔盖塘渠村产业发展项目(25个星空房)。目前正在筹划建设(三期)工程,总投资3500余万元,主要建设普氏原羚自然科普体验基地、自然学校、综合楼一栋及附属设施。致力于打造生态教育功能、生态研学功能、地方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功能三大特色功能,景区应用亿像素阵列式计算机、摄像机、VR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可全方位展现普氏原羚的生存栖息环境。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效保护了这些高原小精灵的生存和种群繁衍,普氏原羚的数量终于开始逐年恢复。县域境内普氏原羚数量从特护区成立之初的300余只增长到目前的3000余只,占整个青海湖周边普氏原羚数量的93.33%,是普氏原羚分布最密集、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

  哈尔盖镇塘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一、二期项目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目前已投入2500万元。一期总投资936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设施,建成停车位144个,日接待能力1000人(次)。二期总投资1493万元,建设普氏原羚科普展示馆、瞭望塔、污水处理站、摄影长廊、景区围栏等设施。另外,投资530万元实施了哈尔盖镇塘渠村产业配套建设项目,新建星空房24座,“在哈尔盖仰望星空”雕塑建筑、木质栈道。诗歌文化广场有固定诗歌展台9块,收录了西川等著名作家诗人的诗歌 9 首。6月16日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开展试运营,免费开放,现由刚察县仙湖旅游投资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现有工作人员6名。截至目前,旅游休闲区门票收入达到16600余元,参观人数从试运行到现在达到8100余人次。

  为实现“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举办好“诗意星空”哈尔盖草原诗歌会,争取将哈尔盖镇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哈尔盖以特色旅游品牌“草原精灵”“诗歌小镇”为媒介,不断提升哈尔盖镇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展示我镇丰富厚重的地域民族文化,做强做大我镇文化旅游品牌,“羚羊小镇”这块招牌为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的旅游产业建设添砖加瓦,也为青海的绿色旅游事业添光添彩。

  如今,青海湖普氏原羚保护站成了生态研学基地之一,“草原精灵”救助者之一周增本凭借多年的普氏原羚保护经验成为一名讲师,为大家普及普氏原羚物种特征、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种群数量等,为大家延伸青海湖的“读本”知识。现在,随处可见普氏原羚的身影,也生动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图片

来  源: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布人:陶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