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的青海湖畔,鲜花迎风摇曳。在青海湖北岸,素有“海滨藏城”之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下设的泉吉乡宁夏村养殖棚里,一只只体白毛长的白藏羊正在安逸地觅食。
“我们以前饲养的方式已经落后了,不仅养殖效益上不去,草场也退化了,再继续按照老办法养羊,以后养殖的条件会更艰苦,所以这一次白藏羊高效养殖规划是我们村的一次机会,如果干成了全村每个人的收入都会翻一番。”全国劳动模范、泉吉乡干部、宁夏村党支部副书记才保跟牧民说。
宁夏村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纯牧业村。近年来,依托特色品种白藏羊,宁夏村通过发展高效养殖,在做好白藏羊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同时,找到了一条增收之路。
泉吉乡人少地多,有养殖白藏羊的传统,在长期的养殖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养殖过程中串种、零散养殖收益低、风险大等不利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
“羊吃草多还刨草根,草场压力大,母羊不长膘、奶不好,来年生出的羊羔质量差、成活率低,牧民就会买更多羊,一下就掉进恶性循环里,不仅草场退化严重,还会出现种群混乱、杂交等问题,导致羊的肉质、体质直线下降,市场上对我们刚察藏羊的需求也小了。”说话的李加太是个放牧的好手,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说起以前的养殖方式李加太不由叹气。
刚察县为打破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实现草畜平衡科学化养殖,形成农牧区畜牧业发展良好效应,提出农牧业改革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五化”要求,以大户带动、联户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村组织带头等五种模式,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生态家庭牧场+农牧户”的村组织带头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鼓励农牧民群众通过加入合作社和生态家庭牧场的方式,学习借鉴规范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率,助力农牧民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面对问题,才保率先提出了白藏羊高效养殖方案,为打消村里人的顾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更兴才让与才保带领班子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整合村里240平方米暖棚28幢共计6720平方米,冬春草场1503公顷,为白藏羊高效养殖打下基础保障。同时,宁夏村党支部通过培训、入户指导等方式,由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七统一”(统一定畜、统一灭鼠、统一购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饲养、统一出栏)为抓手的科学养殖技术,继续推广白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管控和推广,实行羔羊早期断奶,大力发展“羔羊经济”,减轻草场压力、增加群众收入。
在党支部的引导、支持下,仁青本早早就成了村里示范户中的一员。“现在推行的白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确实相较以前有了大变化,羔羊成活率变高了,不仅个个膘肥体壮,肉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等到可以出栏的时候,我的收入也能比以前提高不少”,他说。
为带动更多牧民参与白藏羊高效养殖的积极性,泉吉乡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960万元,先后建设切吉村规模养殖场、冶合茂村规模养殖场、宁夏村哈达家庭牧场、折赫托恰落合作社,推动养殖向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前年,通过县上举办的绿色有机畜产品推介会,不仅增加了村里的出栏量,也让我们白藏羊的品牌进一步让市场熟知,2023年我们村累计出栏羊1.8万余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0.87万元,较前一年有了显著增长。”更兴才让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