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刚厕”金字招牌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厕所是展示和反映全县景区文明水平、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其建设管理水平和卫生清洁程度,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形象。自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刚察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共赢”为目标,紧抓青海湖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高原美丽城镇等建设机遇,大力推动各类公厕新建改造、管理升级,融入环保、绿色等理念,一座座别具文化特色的公厕成为一张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厕所虽小,却小中见大,小中见新,小中见时代、见未来。 规划先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工作,坚持把“小厕所”作为“大民生”牢牢抓在手上,聚焦群众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制定印发《刚察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将公厕建设纳入《刚察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进一步优化公厕点位布局,使城镇公厕在布局上与人口密度相匹配,实现城镇及农牧区公共厕所、农牧民户用卫生厕所、旅游线路及景区厕所、交通沿线及主要交通节点厕所、加油加气站厕所及公共服务机构厕所全覆盖。自2010年起,我县已陆续新建、改建城镇公厕及旅游公厕34座,合理布局在建成区4.02平方公里内,县城内公厕密度达到5座/平方公里,形成“5分钟入厕圈”,旅游高峰期日均接待3万人次,为群众及游客提供了便捷,“厕所革命”走在了全州乃至全省前列。 科学设计。坚持把旅游厕所作为展示旅游形象、体现服务功能的主要窗口,以创新公厕建设为目标,对所有公厕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并根据区位和环境特点,将藏城特色文化融入公厕外观和内部设计,以一厕一风格、一厕一特色、一厕一主题、一厕一造型,扎实开展公厕建设。每座公厕依据建筑面积大小,服务半径内人群的需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母婴室、婴儿护理台等设备,配备氧气管、消毒液、热水、导示图、报刊、杂志、手机充电箱等,针对残疾人、孕妇、特殊人群配备幼儿小马桶、婴儿护理台、残疾人扶手等,针对容易发生高原反应的游客配备氧气罐、红景天、感冒药、创口贴等急需药品,为群众、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在其中2座公厕旁边设有2间总面积30平方米的展厅,分别为农畜产品展厅和文创产品展厅,全面展示我县特色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方便游客选购。 强化管理。坚持推动厕所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运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监督社会化、使用文明化,制定《刚察县公厕管理标准》《刚察县公厕保洁管理制度》等6项规章制度,配备吸污车2辆、综合疏通车1辆,管理人员3人、吸收专业维护人员4人、保洁人员53人,所有公厕实行全天候免费服务、保洁和专人负责,实行每日一次对公共厕所进行消毒、除臭、灭虫、杀菌等清洁卫生,实现全县公厕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切实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曾经的“尴尬之地”已俨然成为高原海滨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广大群众及游客眼中的“网红”,树立了刚察全域旅游新形象。 小厕所体现大民生、反映大文明、折射大形象。刚察县将以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为抓手,巩固和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成果,加强景区出入口及热门景点、观景平台等瞬时人流集中区域厕位配置,不断提升旅游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把旅游厕所打造成有亮点、有温度的亮丽风景线。 来 源:县政府办公室、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云启英 撰 稿 人:贾明 一审一校:云启英 二审二校:白玉生 三审三校:魏鸣明 发 布 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