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六月恰是最美时节,沙鸥翔集、裸鲤溯流。2021年6月,“十四五”开局之年,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踏上高原,亲临刚察,进农村、访牧户、考察自然保护区,与干部群众一起共话发展大计,诉说着对刚察儿女的殷殷嘱托。
三年来,刚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彰显,多项生态指标持续改善,天变得更蓝、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三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山清水秀的刚察,降污减排协同增效,水质环境全面达标。“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三年来,我们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常规监测境内入湖河流断面水质,如期完成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系统及设备改造、垃圾填埋场防尘网建设等污染防治类项目,城镇污水管网总长增加至63.143公里,城镇收污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3.8%、99.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要河流出县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三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准攻坚大气污染防治,致力于建设天清气朗的刚察,大气土壤稳中见好,空气质量领跑全省。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刚察生态的期许,肩扛着保护生态的政治责任,深化集中供热废气治理,全面实施垃圾露天焚烧管控,着力推动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排查整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督促整改东西片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完善脱硫脱硝设备运行并竣工验收。连续三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监测数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年来,我们始终铭记“坚定不移担当好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守护人”殷殷嘱托,致力于建设和谐美丽的刚察,不遗余力修复生态环境,生态屏障坚固有力。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牵挂,三年来,我们聚力保护治理环湖北岸生态环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裸鲤蕴藏量达12.03万吨,青海湖鸟类种数达281种,指示性物种水鸟统计总量约60万余只(三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普氏原羚数量恢复至3400余只,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刚察大地呈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繁荣景象。三年来,相继实施林草生态修复项目共计15项,完成退化草地补播、草原毛虫防治、统筹造林等生态修复项目637万亩,生态功能不断恢复,植被盖度逐步提升,现森林覆盖率达4.5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退化草地补播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0%以上,重度退化坡地治理植被盖度达到65%以上,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达90%以上,形成了“草—河—湖—鱼—鸟”共生的生态链。
三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致力于建设绿草如茵的刚察,纵深构建网格管理,一草一木欣欣向荣。加强森林草原生态管护队伍建设,积极构建由560余名生态管护员组成的三级林(草)长网格化管理的组织体系,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职责、加强巡护,全面实现100.83万亩林地、1035.96万亩草地网格化管理,建立起山有人管、林(草)有人造、树(草)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林(草)长制改革新机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各项要素保障齐全;3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中已完成16个(沙柳河镇河东村不编制),5个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刚察草原徐徐展开。
这三年,刚察感恩奋进、勇毅前行、硕果累累。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开新局。下一步,我们将笃定航向、攻坚克难,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努力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上一份刚察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