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刚察县把强化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三个最大”重要载体和建设“无废城市”的重点内容,创新推出全省农牧区垃圾分类经验做法,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持续推动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建立一个处理系统。2016年6月,投资502.7万元建成全省农牧区首个一体化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吨,于2017年3月试运行。2021年,投资610万元进行提标扩容,设计日总处理能力30吨。目前每日无害化焚烧热解生活垃圾13吨左右,占全县生活垃圾日处理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健全一套收集机制。坚持“整体管理、分片负责、量化任务、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的“大城管”管理理念,将城镇管理服务延伸至各个乡镇,建立31个网格化环境监管片区,健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禁塑减废等相关制度,形成职责明晰、各负其责的环境整治监管联动机制,探索实践出“户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置”的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四级”运行管理机制。
推出一个转运模式。坚持“向上争一点、援建引一点、财政投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为5乡镇、31个行政村、1个工业园区配备垃圾转运车辆近60辆,县城、乡镇、村社、自然保护地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覆盖率均达到100%。同时,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吸收100余名脱贫户担任垃圾转运员,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
打造一个终端体系。全面启动城乡垃圾分类五年行动,建成日处理能力115吨的刚察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日分拣能力5吨的生活垃圾再生分拣中心、库容39.36万立方米的垃圾处理场,配备日处理量10吨的餐余垃圾处理设施,县域垃圾分类率、资源化处理率均达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全力以赴打通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刚察县将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紧紧守住生态发展底线,加快垃圾处理转型、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夯实“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基础,助力县域经济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