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党建引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刚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大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汇聚干部人才,奋力谱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党建引领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出台《刚察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坚持以县抓乡带村,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县级联点指导+职能部门配合+乡镇党委领导+村级组织实施”的工作协调联系机制,落实落细抓党建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凝聚工作合力,激活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把品行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和人才选进“两委”班子,增强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的组织统筹、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全县31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经济组织、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村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主席等形式,发挥好党组织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助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强化对村集体经济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市场前景好、投资收益稳定项目的投资支持力度。落实县乡村(社区)党建工作专项资金387万元,全力保障乡村振兴工作中队伍管理、教育培训、后勤保障等各项需要。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设立每年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对考核优秀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扶持奖励。
因地制宜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坚持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推进,努力绘就美好乡村振兴蓝图。坚持高位推进,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十四五”发展和县域经济规划中,做到全县“一盘棋”。对照先进找差距,累计组织乡村、部门赴山东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200余人次。理清思路寻突破,邀请北京锐思维及市农研所等专家团队,近三年来,累计开展讲座、培训100余场。立足实际定措施,乡村干部上下一心谈思路提建议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坚持高点谋划,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充分依靠各村自然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资产出租型、政策红利型、股份分红型等类型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17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坚持高效推进,做到全县“一条主线”。聚焦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战略导向,充分发挥高原特色资源和生态产业优势,全方位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村村联合”“致富引领”等多种发展模式,围绕高效畜牧业、特色农畜产品、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规划、村社规划、专业规划,做到了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遍地开花”。
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惠及民生福祉。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机制。自2017年以来已累计分配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300余万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刚察县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刚察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施细则》等,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将第三方代理记账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任务,既保证村级财务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确保农牧民群众充分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农牧民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呈现村级财务工作“共商、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加强监督管理,实行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三资”工作审查制度,强化刚性研判,对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产生的效益、获得的资源进行年审,对项目经营效果不好的项目,及时提出改进、变更意见,杜绝村集体经济预期效益不好、收入盲目支出、收益不均分的现象。差别化设置收益分配比例,在优先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基础上,将村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基础民生、缴纳保险、学习培训、扶持救助、绩效奖励等,让“躺在账上”的收益赋有“再生活力”,在切实为民办实事的同时,提高村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
来 源:县委组织部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