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磊:“岁物丰成”结硕果 “嵚崎磊落”护安康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消息来源:
从聊城到刚察,从华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海拔30米到3300米,2024年3月14日,我作为山东省组团式援青工作医疗队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帮扶工作。 自下定决心去刚察的那一刻,我就扪心自问,“进青为什么?在青干什么?离青留什么?”这三问,伴随了我整个旅途。“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飞沙走石,荒凉戈壁”这是刚察气候的真实写照。初到时已近早春,但气候的无常变化和海拔的骤然升高,让我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极度不适应。这时,进门三问,寻找不到答案。 当我身心不适的时候,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刚察县卫生健康委、刚察县人民医院领导及前期援青同事朋友们第一时间对我嘘寒问暖,给我耐心讲解,传授他们在高原生活的亲身体验,让我倍感贴心,尤其是看到当地群众对援青同事的认可、信赖和依靠,那种一家人的感觉,让我增添了在高原上坚持工作、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进青为初心、在青护健康、离青留经验!”这一刻,我的所有迷茫都烟消云散,也深感自己援青之行肩上承载的责任重大。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适应,我也树立了“以‘求实之心’凝心铸魂、以‘务实之举’增强技艺、以‘扎实之力’融入融合、以‘真实之风’一心为民”的援青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成功也离不开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2024年度山东援青一年期支医人才培训会议、“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组织的缅怀先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培训、中共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县干部管理组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暨“学党史 明规矩 强党性”系列活动等培训及活动的积极参与,让我对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有了更高的认识。 医者,要立足本职,主动作为,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而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增强自己本身的业务能力。第一个挑战是身体上的!因为人手匮乏,我每天需要在胃肠镜检查室、产房、手术室等科室来回奔波,这些科室并不在一个楼层,十几趟下来,高反加缺氧,经常让我眼冒金星,累得喘不过气来,但看到那么多的病人希望解除病痛的渴求眼神,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真情地为每一位病人服好务。 第二个挑战是加班!因为麻醉科的特殊性,遇到手术,就需要全程陪同,有的时候因急诊手术麻醉而夜晚加班也是常态。即便是休息日,科室有危重病人抢救或人手不够时,我也会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个外地医生,怎么能让本地的患者、群众认可你?只有医术过关、医德到位、医者仁心。 5月7日,我们收治了一个手腕创伤严重的患者,在充分利用我们的创伤绿色通道给予患者最大治疗后,需将患者转院西宁继续治疗。可此时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仅为20分钟,前往西宁需要近3小时!考虑到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性,我想都没想,和患者一起坐上了去往西宁的车。一路上,我时时观察患者情况,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时刻与接收医院医生保持电话沟通,汇报患者情况。三个小时后,我在西宁医院完成了交接,患者和患者家属一直向我表示感谢。我想,这就是认可、融入的一部分。 这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巩固、扎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段时间里,只要有时间,我就根据科室需求,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幻灯片,每周给大家授课。同时,向患者、群众宣传科普,组织科室相关人员有计划地落实“三基”培训及专科技能培训,强化了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 支援任务不结束,结对关系不脱钩。我积极参加“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扶智模式,努力完成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把“接力棒”真正传到当地医生手中,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刚察医疗卫生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今后,我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恪尽职守、敢于担当,不断增强奉献精神和敬业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援青工作!
来 源:聊城援青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