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河镇城南社区构建“三项”微治理体系 助推平安建设提档增效
近年来,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平安建设工作,沙柳河镇城南社区以“网格+平安创建”为抓手,推进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为居民打造安全、和谐、幸福的家园。
搭建“微平台”——“小接访”促进基层治理“大和谐”。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治理平台、“两厅四站”为重要抓手,以打造“平安和谐温馨社区”为目标,有效利用社区基层治理平台、社会治理站、法治宣传室、百姓说事厅、居民调解室、文化活动站等优势,强化社区“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微平台”。在居民楼院开展“小接访”,尽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调处在基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作用发挥明显、履行职责“任务”更加明晰、群众性治理“阵地”趋于完善,居民群众监督“依据”有章可循,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2024年内社区召开平安建设工作安排部署及工作推进会4次、“两委”班子及工作人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治学习测试、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开展专题法治知识讲座3次、各类法治学习教育宣传39次、发放各种宣传册500余份,每周三固定为矛盾纠纷排查日,党群服务中心协同司法、城建、派出所、供暖等相关部门在居民楼院开展“小接访”20余场次,调解矛盾纠纷7起。加强辖区人员管理。依托社区基层治理平台,建立不定期常态化日常巡逻机制,持续推进社会基层治理长效化建设,对居民及外来人员逐一登记,做到来路明、底细清、管得住,确保辖区常住人员和流动人口不失管控,社区展现出“大和谐”生动局面。
重组“微架构”——“小网格”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小网格+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的“微架构”模式,不断优化小网格多样灵活和片区整合的管理优势,对辖区三个片区八个网格全覆盖、宽领域、多层次服务管理,实现人员管理和数据掌握精准化。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常态化在辖区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强化防汛、防火、安全生产、小区供排水通畅等灾害事件的巡护防范及提醒预防机制。健全完善社区警务室、调解室等职能作用的发挥,在矛盾调处中以依法调处、以案说法和情理相容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运用社区义务巡逻队及单元长楼栋长治安防范宣传员作用,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8名社区矫正人员,建立一人一档,不定期进行谈话回访,辖区居民群众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提升,降低了发案率,让辖区居民群众真正成为平安社区、平安家园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一步增强了辖区居民群众平安建设意识。强化社区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等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制,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回应居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社区呈现出“大格局”和谐景象。2024年内,完成年审低保57户105人,新增低保3户9人,社会救助24户53人救助金3万元,26位70岁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完善“一站式”清单服务事项3020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36次,常规巡查22个小区,涉及密集场所444家、九小场所6家,排查自建房20处,爱国卫生活动56次。
用活“微课堂”——“小协商”推动基层治理“大融合”。社区通过在广场上、小区内、LED屏、居民家中等进行宣传、谈话、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群众发放防范电信诈骗、拐卖妇婴、禁毒禁赌、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扫黑除恶等平安建设宣传资料3000余份,在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小区微信群转发、编辑各类平安建设宣传短视频45次,受教育群众达6000余人。建立信息研判制度。通过向居民群众发放联系卡和召开楼栋长联系会及居民代表会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民意收集渠道,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协同派出所、司法所、住建局、城管局等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遏制不安定因素发生,常抓常巡,抓常抓实,确保辖区社会治理工作长效推进。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队示范带动作用,与辖区单位有效落实共驻共建、融合共治、协商议事、民意征集等制度,创建社区业主、物业公司、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统筹推进开放式党建模式,规范“小网格”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社区治理新格局,社区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及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让矛盾纠纷劝和在小区、调解在社区、化解在基层,汇聚共享理念,打造精细服务新优势,社区坚持把居民的需求同社区的服务有机融合,进一步满足居民需求,真正让居民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共同描绘出社区“大融合”美好画卷。
来 源:沙柳河镇、城南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