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深入践行“两山”理论 助力国家公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刚察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刚察)时“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的殷殷嘱托,持续在生态保护机制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产业发展上发力,助推国家公园示范州创建。

建队伍、优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扎实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期间体制改革工作,整合6支执法队,组建刚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5个乡镇分别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形成了各乡镇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之间“网格员日常发现、乡镇吹哨、执法队报到”的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健全县级干部“五包”制度(包村社、包重点项目、包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包河湖林草、包安全生产),65名林草长坚持以上率下,153支工作队的933名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带动全县干部群众主动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当中,形成了局地同向发力、全民共同推进的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良好局面。 

抓项目、促创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走深走实。先后争取中央资金3723.4万元,重点实施了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国土绿化、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共完成治理面积260.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度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4.51%、70.63%。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河(湖)长制”“林草长制”进一步压实,县域大气环境优良率达98%,重点河流断面水质优于Ⅱ类比例达100%,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0.62%,我县被列为河湖长制国家督查及激励重点培育地区。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推进封湖育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青海湖裸鲤、普氏原羚等特有珍稀物种实现再增量,“水鸟鱼”生态共生系统持续向好。创新草原鼠虫害治理模式,采取“专家指导、村民自治、全县覆盖”的方式,开展有害生物防控三年行动,不仅保证了项目成效,而且增加了群众收益。

谋发展、深融合,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更加优化。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牧业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生态农牧业“八个一”配套工程和乡镇“五个一”建设,探索大户带动、联户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村组织带头等农牧业发展模式,创新“一带一、多带一”联农带农机制,加快推动农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全力建设高质量农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集中式风电、分散式光伏项目先后在刚察落地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330.5兆瓦,年发电量突破4亿度,清洁能源成为拉动全县GDP的中坚力量,全力建设高质量清洁能源产业体系。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力打造环湖北岸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四个环湖特许经营点陆续开放运营,建设高质量旅游服务体系,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2023年接待旅游人次28.31万人,实现收入352.21万元,吸纳就业岗位114人,带动脱贫人口17人,月人均增收7000元。


来 源:县委办公室

撰  稿:扈雄武

审  核:索南多旦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李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