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刚厕”金字招牌 以“小空间”书写旅游服务“大文章”
“如厕小问题,旅游大文明”,刚察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紧抓青海湖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等机遇,大力推动各类公厕新建改造、管理升级,融入环保、绿色等理念,一座座别具文化特色的公厕成为一张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居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筑基固本、规划先行,构建全域覆盖的“便捷如厕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工作,坚持把“小厕所”作为“大民生”牢牢抓在手上,聚焦群众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编制《刚察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等4项专项规划,将公厕点位与人口密度、旅游动线、公共服务机构精准匹配,实现建成区及景区厕所“应建尽建、按需而建”。创新“财政+社会”多元投入模式,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景区开发等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企业参与、群众自筹等渠道,累计筹措资金超千万元,破解建设资金瓶颈,自2010年起,已陆续新建、改建城镇公厕及旅游公厕34座,聚焦“5分钟服务半径”,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加密布点,让“找厕不难、如厕舒心”成为城乡标配。
科学设计、强化管理,激活品质提升的“新引擎”。坚持把旅游厕所作为展示旅游形象、体现服务功能的主要窗口,以创新公厕建设为目标,对所有公厕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并根据区位和环境特点,将藏城特色文化融入公厕外观和内部设计,以一厕一风格、一厕一特色、一厕一主题、一厕一造型,扎实开展公厕建设。出台《公厕管理标准》《保洁员星级考核制度》等12项规范,实行“流动红旗”月评、问题台账销号等机制,倒逼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推行“一厕两员”责任制,每日6次全域消杀、高频接触部位“即脏即清”,确保“一厕一景一洁净”,切实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曾经的“尴尬之地”已俨然成为高原海滨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树立了刚察全域旅游新形象。
人文赋能、贴心服务,雕琢有温度的“如厕体验”。每座公厕依据建筑面积大小、服务半径内人群的需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配备消毒液、热水、导示图、报刊、手机充电箱等,针对残疾人、孕妇、特殊人群配备幼儿小马桶、婴儿护理台、残疾人扶手等,针对容易发生高原反应的游客配备氧气罐、红景天、感冒药、创可贴等急需药品,为群众、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创新增设擦鞋机、体重秤、手机充电站等“微便民”设施,让厕所从“刚需场所”升级为“服务驿站”。同时,在其中2座公厕旁边设有2间总面积30平方米的展厅,分别为农畜产品展厅和文创产品展厅,全面展示我县特色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方便游客选购。在青海湖仙女湾、湟鱼洄游观景点等4大景区新建7座生态旅游厕所,采用移动环保、水冲式等多元技术,实现“旅游发展到哪里,厕所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小厕所体现大民生、反映大文明、折射大形象。刚察县将以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为抓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准创新机制模式、精准雕琢服务细节,持续巩固和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成果,让“关键小事”真正成为“暖心大事”。
责任编辑:刘昊燕
撰稿人:丛日欣
一审一校:刘昊燕
二审二校:白玉生
三审三校:才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