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柳河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扎实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提质增效“十有”工程,并着眼改善村(社区)组织阵地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以州委组织工作“十抓十促”为重点,落细落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举措,打造让干部满意的“安心工程”“暖心工程”,提振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归属感”和“活力值”,一同奔向“十有”幸福路。
主动领题理思路,组织领导到位。镇党委把“十有”工程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硬件和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调查摸底,及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具体负责的领导机构,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工作推进会议等做好安排,并组织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前往兄弟县乡观摩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推进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强化管理督促,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聚力打造干得舒心、学得开心、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的新型机关。
主动作为快推进,责任执行到位。着力解决制约村(社区)服务群众“硬件”短板弱项,以“小阵地”完善“大民生”。一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能力。目前,综合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在全镇7个行政村、4个社区实现全覆盖。二是充分利用综合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现有阵地,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各村(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11支,年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余次。同时,沙柳河镇镇史馆、果洛藏贡麻村村史馆均完成室内布展设计,其余村(社区)史馆设计工作均正在逐步推进。三是指导村(社区)依托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搭建集党员活动、教育培训、群众议事、文明实践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矩阵,真正做到“一室多用”“一室多能”。截至目前,7个行政村、4个社区多功能室均达到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40余次。四是结合“乡镇人大建设年”提升行动暨“两室一平台”规范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建成村“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7个、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4个。有效践行“大事共商、好事共享、难事共帮”理念,常态化开展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活动。五是依托全州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试点地区建设,设有综治中心12处(镇级1处、行政村7处、社区4处),有村调解员14人、社区调解员8人。六是全镇7个行政村均设立完善村级卫生室,有效发挥第一时间首诊、转诊优势,并针对辖区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打通农牧区群众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七是以满足村(社区)高龄、独居、生活自理有困难等特殊群体迫切需求为出发点,已完成6个行政村、4个社区“幸福食堂”建设。八是全镇建立村级爱心超市(快递代收点)1处、社区爱心超市(快递代收点)1处,年内发放积分1000分,开展积分兑换活动2次。九是按照“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功能齐全”原则,在全镇7个行政村、4个社区建设文化广场,年内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各类文化活动50余次。十是为有效解决单身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积极协调县住建局统筹解决公共租赁住房4间。同时,为1名驻村工作队员在村内解决单间宿舍1间。
主动思考善总结,保障落实到位。持续落实“十有”工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已完成工程长效巩固、待完成工程加强推进,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十有”工程建设落地落实。并充分发挥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提质增效“十有”工程领导机构作用,对“十有”工程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督导指导,确保“十有”工程管理、维护、使用等情况达到常态长效工作机制要求,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全力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做好“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