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藏贡麻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2日 消息来源:

自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刚察以来,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州、县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党建强基、团结聚力、产业增效、生态塑形”的乡村发展新路径,绘就了一幅“牧业强、牧区美、牧民富”的振兴画卷。

党建引领强根基,组织振兴筑堡垒。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全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基层战斗堡垒。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依据本村发展需求,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农牧民冬春轮训等,组织集中学习和交流,邀请农牧专家到村授课,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群众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员为民办实事记录评比制度”,全面落实村“两委”干部“坐班制”、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接待群众1200余人次,办理民生实事600余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通过“星级化”创建、绩效考核积分制等,聚焦主责主业,压实工作责任,激励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树牢大局意识、主动担当,顺应群众期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民族团结聚合力,基层治理树标杆。深化“石榴籽”精神内涵,构建“宣传教育+制度约束+网格管理”治理模式。通过支部学习、村民教育等载体,开展民族政策宣讲30余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4次,培育“双语”宣讲员4名,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入脑入心。创新实施村规民约“正负面清单”管理,细化村规民约6章27条,将村规民约与集体经济分红、积分超市兑换挂钩,引导农牧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风气。搭建“五级平安网”全覆盖网格,通过联户长制度与微信群实现政策实时传递、隐患动态上报,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格局,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8起,重特大案件“零发生”、越级上访“零记录”。2023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4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协同共进的典范。

产业融合拓富路,集体经济攀新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构建“畜牧+文旅+新兴业态”三产融合发展格局。狠抓生态畜牧提质增效,培育引导大学生创办6家生态养殖合作社,年收益达210万元,带动210户牧民规模化经营。成立农畜产品开发公司,建成特色农畜产品实训基地,形成畜牧产业集约化发展链条,实现村级工业“零突破”,转移劳动力13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推动文旅融合创新突破,盘活海滨部落藏家生态园、岗日梅多度假村等文旅资产,精心打造以民族村寨、村民中心、帐篷营地、小木屋、精酿啤酒加工厂、智慧停车场为一体的乡村文旅产业,形成“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产业矩阵,举办“巴扎嗨”啤酒音乐节提升品牌影响力,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餐饮、销售等关联产业增收40万元。拓展多元业态协同化收入格局,通过集体经济破零复壮、铺面出租、村集体草场和集体耕地出租等项目拓宽收益渠道,总收益达26万元;投入96.5万元打造村级电商直播基地,线上销售牛羊肉600余单、金额11.6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84万元。

生态优先固本底,和美乡村焕新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实施“环境整治+草畜平衡”双轮驱动。推进祁连山南麓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图斑治理2处、料坑修复35处,防治草原鼠害80万亩;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修复村容村貌,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设置垃圾分类点5处,卫生厕所覆盖率提升至82%。通过“门前三包”、文明家庭评比等机制,实现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三化”目标。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行“六统一”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牦牛、藏羊有机认证全覆盖,年减畜1.2万头(只),草场植被覆盖率提升12%,农牧民人均生态红利达3200元,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来  源:县委办公室、沙柳河镇

审  核:索南多旦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