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青教师钱洪峰:一场跨越山海的知识传递与心灵共鸣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消息来源:

当海拔三千多米的寒风掠过高原,总有一束光,穿透教育的山海,照亮求知的眼眸。作为来自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援青支教物理教师,我以知识为火炬,以热忱作阶梯,在青海的土地上书写下属于我的教育篇章。站在青藏高原辽阔的土地上回望支教时光,稀薄的空气里依然回荡着学生们追问物理奥秘时炽热的声音。这段跨越山海的支教经历,不仅是我用专业知识浇灌教育之花的过程,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那些与物理、与学生、与高原交织的日子,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如今,这段难忘的支教时光即将画上句点,回望来时路,每一个瞬间都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有朝一日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教书育人。2024年暑假末,我响应上级援青教育的号召,毫不犹豫地立即报名奔赴青海开展支教工作。八月的青海,阳光炽热而明亮,空气里飘荡着青草的芬芳。带着满腔的热忱与期待,我踏上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青支教之旅。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渴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热情,为藏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图片

  因地制宜:让物理课堂“活”起来

  到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开展支教工作时,发现当地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差异较大,且受地域文化、语言等因素影响,教学沟通存在一定挑战。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目标: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同时增进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1.讲授法:针对物理概念、规律等重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基本原理。2.实验教学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观感受。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提问时,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课后作业也分设基础题和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开小灶”,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耐心地解答他们的每一个疑问。

  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渐渐地,原本对物理望而却步的孩子开始主动提问,课堂氛围也越来越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尤其11班成绩明显进步,由原来落后平行班十几分到超过平行班十分并一直保持到毕业。同时也涌现了一批物理学习优秀的学生,其中有藏族班物理全校前三名索南吉、桑杰措、杨格措同学,普通班物理全校前三名张琪函、王靖淞、马翼平同学。

图片

  心灵对话: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在知识讲解上,我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把晦涩的物理术语转化成高原孩子熟悉的语言。我尝试用高原独有的元素进行知识讲解:用牧民搭建帐篷的支架讲解杠杆原理,以高原昼夜温差变化阐释热现象;用牦牛骨演示力学中的重心分布;联系当地常见的转经筒讲解“能量的守恒”;利用流入青海湖的第二大河流——沙柳河的河水除了雨水主要是雪山融水“熔化”;结合学校刚赢得了海北州中学生篮球比赛奖项和射箭比赛奖项的“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转化”;联系高原地区用高压锅做饭讲解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当物理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发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学生们眼中的困惑逐渐转化为探索的光芒。这种教学内容与当地实际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我学会了因材施教,更让我明白:教育不是机械地知识搬运,而是要找到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鸣点。扎实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我把知识酿成甜美的“青稞酒”。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尝试在课堂上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哪怕回答错误也给予肯定和鼓励。我还会在课后和孩子们聊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和烦恼,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收获与成长: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较之前有明显上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部分学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了满分或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这一年,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温暖。看着他们从对物理一知半解到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自卑内向变得自信开朗,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的淳朴善良、坚韧乐观深深感染着我。他们用藏文教我写自己的名字,还教我唱藏语歌曲。到藏族同胞家中做客时,品着香气扑鼻的酥油茶,体验感受浓厚的藏族文化。每当我身体不适时,孩子们会贴心地说:“老师,注意休息,保重身体”,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关心我;当我为教学难题烦恼时,当地的老师们会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经验,给予我支持和鼓励。我不但了解了青海刚察地区的教育现状和文化特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与当地师生和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民族团结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在坚守中领悟教育真谛,在平凡岗位上践行教育初心,我对援青支教工作的热爱和青海湖一样深。

图片

  如今回望,高原的风里依然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早晨六点教室里的灯光依然闪烁着求知的渴望。离别在即,心中满是不舍。但我知道,支教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我希望自己播下的科学种子,能在这片高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支教队伍,用知识和爱,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教育的光芒洒满青海刚察——我的第二故乡!(钱洪锋)


来    源: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