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青教师郝新亚:高原上的琴声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消息来源:
当飞机轰鸣着掠过苍茫山脊,窗外那片辽阔而陌生的土地,带着冷峻的原始气息扑面而来时,我怀揣着一腔对音乐的执念和对高原的无尽想象,踏上了这段注定深刻的援教之路。初抵刚察,高原便给了我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头痛如被无形之手紧箍,呼吸变得艰难,每一次心跳都撞击着胸腔。然而,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清寒照进教室时,当孩子们那冻得通红的小脸上,一双双澄澈如青海湖的眼睛望向我时,一种奇妙的平静与责任感瞬间融化了所有不适——我的高原故事,就从这艰难又温暖的序章里开始了。

这里没有先进的音乐教室,更没有音色醇厚的钢琴。电子琴音色单薄,甚至偶尔走调,孩子们却像对待稀世珍宝般围着它,眼神里闪烁着近乎虔诚的光。初上讲台,我精心准备的乐理知识如石沉大海,孩子们眼神里的茫然,像无声地提醒。我这才猛然意识到,音乐在这里,并非纸上抽象的符号,它应是高原上呼啸的风,是草场上奔腾的蹄声,是生活里最本真的呼吸。
我默默收起了那些繁复的谱子。取而代之的,是笨拙而真诚地尝试:用双手拍打桌面,模拟骏马驰骋草原的节奏,带着孩子们一起奔跑、跳跃,让身体成为最初的乐器;学着用粗犷的嗓音,模仿牧人驱赶牛羊的吆喝,在教室里激起一片欢乐的笑声。当节奏终于与孩子们心跳同频,当简单的旋律开始被他们轻轻哼唱,教室里第一次流淌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带着泥土与阳光气息的音乐。那个叫南吉措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问我:“老师,音乐就是一起开心地跺脚、唱歌吗?”那一刻,我心中豁然开朗,音乐在此地的意义,正蕴藏在这份无须言说的共情与欢愉之中。
高原的课堂远不止于教室里。课后时光,成了心与心悄然靠近的秘境。孩子们像归巢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围拢过来。有的孩子羞涩地掏出揉得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用稚嫩的汉字写着“老师,我喜欢你弹琴”;更多孩子则毫无拘束,拉着我的衣袖,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期待:“老师,唱个歌吧!用琴给我们伴奏!”窗外是呼啸的寒风,屋内却因这不成调的合唱而暖意融融。元旦前夕,为排练《少年中国梦》和《如愿》,放学后空荡的教室里,只有琴声和我们反复练习的歌声在回荡。高原午后寒气刺骨,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搓着手呵气,却没有一人喊停。当我们的歌声最终在县里汇演中赢得满堂喝彩时,他们脸上那混合着汗水与骄傲的光芒,胜过任何奖杯。更难忘六一前夜夜不休的舞龙舞狮排练,操场上尘土飞扬,我喊哑了嗓子,孩子们却越练越精神,那份粗犷的欢乐,深深烙进了我的记忆,原来,音乐和汗水浇灌出的快乐,能穿透最冷的夜。
高原不仅以其壮阔塑造了我的视野,更以其深沉厚重的文化浸润着我的灵魂。孩子们是我最好的向导。有一个藏族小姑娘,一字一顿地教我藏语日常问候,那古老音节里的温度,瞬间消融了语言的隔阂。我意识到,音乐在此地,天然地带着酥油茶的浓香和经幡飘动的韵律。于是,课堂里开始响起悠扬的藏族民歌旋律。当孩子们用母语深情吟唱家乡的歌谣,那声音里蕴含的苍茫与虔诚,深深震撼了我。我忽然明了,我带来的音符,唯有融入这片土地古老的脉搏,才能焕发真正的生机。
这份觉醒催生了“研音之光、探乐前行”的种子。我尝试着将点滴心得,在县里组织的讲座中与当地老师们分享交流,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出乐音,如何捕捉孩子们眼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与几位同仁奔赴更偏远的哈尔盖乡、泉吉乡送课。一路颠簸,尘土满面。当风尘仆仆地推开教室门时,迎接我们的是孩子们骤然亮起的眼神和毫不掩饰的欢呼。在泉吉乡寄宿制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眼睛中对音乐的渴望感动着我。那一刻我懂了,文化的融合并非宏大的叙事,它就发生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条承载祝福的洁白哈达之中。
援青岁月如高原的溪流,奔涌向前,亦悄然滋养着河床。回望这段浸透风沙与阳光的日子,高原以它的严酷与温情,重塑了我对“教育”二字的认知。它不再是讲台上单向地倾注,而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彼此唤醒与照亮。孩子们回馈给我的纯真信赖和毫无保留的欢笑,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珍贵勋章。那台音不准的电子琴、排练后沙哑的喉咙,甚至高原反应时的辗转难眠,都沉淀为生命的厚度。高原的风吹走了都市的浮华与焦虑,让我看清自己内心真正珍视之物——当那些红扑扑的笑脸因一个音符而绽放光彩,当校园因我们的歌声而生机勃勃,教育的意义,便在这荒芜与繁华的张力间,如格桑花般坚韧地盛开了。
飞机再次轰鸣着离开这片苍茫大地。舷窗下,雪山闪耀,草原辽阔,渐行渐远。闭上眼,那些清澈的童声合唱、风雪夜排练的灯光、还有那条带着阳光和酥油气息的洁白哈达,纷至沓来,清晰如昨。这片土地给予我的,远比我带来的多得多。它教会我,所谓教育,是心与心在音符里的共振,是生命在彼此照亮中的共同拔节生长。琴键会蒙尘,乐谱会褪色,但高原孩子们眼中被音乐点亮的星火,会永远在我心底燃烧。那琴弦上的高原岁月,已将我生命的音域拓宽至未曾想象的辽阔——原来最深沉的回响,并非来自舞台的聚光灯下,而是来自高原清冽的风中,那些质朴心灵被音符轻轻叩响时,所发出的、照亮彼此前程的光芒。这光芒告诉我,每一次真诚地拨动心弦,每个音符都终将落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成为他们眺望世界的、最初的窗。(郝新亚)
来 源: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