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海北刚察,过20度的夏天!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消息来源:

出发!海北刚察

五大避暑目的地玩起来

沙柳河

沙柳河,又称伊克乌兰河。蒙古语“伊克”意为大,“乌兰”意为红色,即大红河之意。又因河谷两岸长满沙柳而称作沙柳河。沙柳河发源于县境内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全长106公里,流经县城后注入青海湖,流域面积是1320平方公里,沿河两岸群山连绵起伏、风景如画。为流入青海湖的第二大河流,其径流量占入湖地表径流总量的30%左右。

地理位置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除了有平均20度的舒适凉爽,还有传统的藏式风格体验,骑马、射箭、在草原上游玩。从西宁驱车2小时多来到刚察县县城,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北岸体验祖国的大好河山!


仓央嘉措文化广场


一位虔诚的信徒,他在经殿燃香、转经、磕长头、拜佛塔,在与佛诉说衷肠,在时光的感慨中体味着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在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一层“情纱”中,我们感受到仓央嘉措这位诗歌圣人对佛的虔诚,他在布达拉宫神秘的世界里,创作了一首首或似水轻柔或荡气回肠的诗歌佳作,而才情横溢的他却似一道柔美的彩虹,在历史的长河中惊鸿一瞥,便匆匆飘逝,留给三百年后的我们优美的诗句和无限的感叹。

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诗坛的圣者,热情、质朴、勤劳的刚察人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了别具一格的仓央嘉措文化广场,让世人沉迷于仓央嘉措神圣的文化乐园,了解世间最美的情歌,品味和感悟大师最具人格魅力的一面。

图片

仓央嘉措(1683—1706),六世达赖喇嘛,出生在西藏门隅拉沃宇松地方,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出众的才华,成就了他在藏族诗歌艺术圣坛上的地位,他写下了世间最深情的诗篇,演绎世间最美最纯的情怀,他用年轻的生命,阐释了诗歌之美、佛法之真。

这位诗歌大师,藏传佛教的圣者就这样驻足环湖草原,在圣洁的青海湖仙女湾悄然遁去,他和他的诗歌在青海湖得到了永生!

善良而质朴的刚察人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了别具一格的仓央嘉措文化广场,让世人徜徉于仓央嘉措神圣的文化乐园,领略世间最美的诗歌,品味和感悟大师最具人格魅力的一面,它印证了刚察儿女最深情的缅怀和追思——永远怀念这位步入红尘之中的圣者。

慈悲慧眼感恩塔


寓意厚实,文化底蕴浓郁,极具博达深渊的藏传佛教文化色彩和古老厚重的传统建筑风格。慧眼感恩塔庄严气势、金碧辉煌,由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四部分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层台阶则代表了成佛的道路。

四个塔柱分别以其立式结构代表“地”、条形结构代表“水”、方形镀金藏物结构代表“火”、极顶塔形结构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称的“四大和全”,构成了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排列形式,代表生命之精华。

图片

仙女湾


青海湖的风声依旧在浪尖飘洒,仙女湾的天鹅早已成为瑶池灵魂的守护者。大师是一种佛缘,是一位诗僧,是一弯挂在天边永不消失的彩虹,诗情画意的刚察草原,让灵魂与境界互相融合,渲染在梦幻般的青海湖。

仓央嘉措诗歌千古流芳于雪域高原、梦幻湖畔,青海湖的风声入禅,那湛蓝的湖水,溅落在草原儿女的双眸间,闪现一缕最耀眼的光芒,如同仓央嘉措充满人性的诗歌,普照世间所有的心灵。

图片

仙女湾位于青海湖北岸,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湿地景观独具特色,尤其是数十种鸟类钟爱的迁徙栖息之地。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有诗为证:《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中原天子,西部女王,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西王母迟迟未能等到心上人的到来,现在只有这些天鹅仙女们的化身每年飞到这里,向世人展示,在无限蓝天下,仙子们在这里驻足、栖息,冰清玉洁、婀娜多姿,给冬日的青海湖增添了几份灵气,形成靓丽风景。

“仙女湾”便得名于此。朋友们这里也有这样的传说,传说中六世达赖喇嘛途径青海湖边,被这里透明的湖光大自然吸引,仿佛听到神在呼唤,便踏浪入海,而女性的青海湖顿显神灵,仙女奏琴吹唢,仙鹤结群飞舞,大师就这样消失了,也有人说他随从仙子们赴天上仙境了。这足见她的魅力是无穷的,仙女湾也由此而出名了。

每年的6月—10月间,仙女湾湿地在不同的季节绽放出不同颜色的花卉,红的、黄的,就像自然亲手编织的地毯,展现在你的眼帘,可称为是“花的海洋”一点也不逊色,同时这里还以浓郁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传说引导当地的信教群众年年择吉日到此煨桑、祭海。

瓦彦山


瓦彦山距县城45公里,属祁连山系大通山脉,海拔4517米,为一孤立山峰。由于山体像埃及金字塔,因而当地称此山为刚察的“金字塔”,并以此为荣,山顶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山下水草丰美,并有“黄金草山”之美称。

“阿米瓦彦”是藏蒙复合语,意为富裕的爷爷。“阿米”藏语意为爷爷或老人,“瓦彦”蒙古语意为富裕。

瓦彦山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名贵的虫草和雪莲等经济药用植物和雪鸡、黄羊、棕熊等野生动物。

现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拉卜楞寺寺管会名誉主任,第六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就诞生于瓦彦山下。

在此向北30公里,就到了龙洞天池。龙洞天池海拔4284米,传说古人曾目睹过有龙自天池上天之说。藏语叫周洞,“周”意为龙,“洞”为“窝”之意,周洞即“龙窝”之意。龙洞天池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色迷人,是探险旅游的最佳选择,瓦彦山和龙洞天池也出现过“龙吸水”现象。自龙洞天池向北20公里就到了刚察夏季草场—木里滩。

图片

关于瓦彦山有这样一个传说,瓦彦三兄弟是居住在青海海南州兴海县的土地神,因一次纠纷兄弟不和,大瓦彦和小瓦彦就赌气跑到刚察,被刚察的守护神扎玛尔挽留于此,辅助其管理环湖北岸,自此就留在这里,而另一个瓦彦至今仍在兴海县,山体十分相似。

且说后来加入刚察部落的外来部落能在刚察地区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原因是瓦彦山作为外来神,对外来部落格外关照有关。关于瓦彦,另有一种说法也很可信,说安多地区共有十三个瓦彦,均为土地神,在刚察境内有两个,共和县境内有一个,兴海境内有一个,海西境内的巴彦克拉山,只不过是写法不一而已,在藏语里也叫瓦彦,等等。

坐标:青海刚察县


图片
海北·刚察

8月不去刚察,你就错过了最美的青海



来  源:县文体旅游广电局

审  核:郭志强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