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工作】刚察县开展多彩研学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共青团刚察县委积极探索“研学+”模式,精心打造涵盖红色基因传承、生态文明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弘扬传统文化等多元主题的青少年研学活动体系,让课堂突破传统边界,融入自然、历史与社会的大舞台,构建起“行走的课堂”与“沉浸式体验”有机融合的教育新生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聚焦思政引领,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团县委将红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红领巾讲解员等,运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深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最广泛地直达各族青少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依托州域、县域研学资源,组织团员、少先队员、青年赴原子城纪念馆、仙女湾生态教育基地、果洛藏贡麻村、普氏原羚科普教育基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现场教学课堂,先后开展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行走的思政课”“感悟思想伟力”等研学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4000余人,让研学真正成为“移动的学校”。

生态教育研学,让青少年筑牢生态思想

各级团组织、少先队发挥团队课作用,通过用活“小切口反映大思想”“线上+线下”的宣传教育方式,开展“探秘高原生态”“湿地守护者”“走生态路画家乡美”等自然课堂主题研学。同时,通过环保知识讲座、生态主题绘画比赛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自觉行动。同时,持续拓展生态教育实践基地,丰富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在青海湖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圣泉湾生态体验区、湟鱼家园、普氏原羚科普教育基地等建立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生态研学基地4处,以生态文明理论宣传、生态研学为切入点,先后开展绿色生态研学、生态体验、户外拓展等活动40余场次,让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进一步筑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跨区域联动研学,让青少年厚植家乡情怀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与省内外各高校交流合作,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联动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实践团队以及香港青少年来刚察县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寻访“红色足迹”、体验“刚察风情”等方式,让各地青少年充分领略刚察多彩魅力、增进对刚察的认识了解。选派本县各族青少年赴山东等地,开展“石榴籽一家亲”夏令营,让各族青少年在研学体验、融情实践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返家乡实践研学,促青年扎根家乡发展

团县委通过“喜看家乡变化”观摩实践活动,让红色研学与家乡发展认知深度融合,结合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实践,深化对乡村振兴与红色精神传承关联性的认知,激发以青春力量建设家乡的热情。创业青年研学培训同步推进,通过电商、农业政策等专题培训与红色研学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同步精心搭建实践平台,以青年家乡推介官宣传、政务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营造青年爱家乡、讲家乡、建设家乡的浓厚氛围,吸引众多返乡大学生参与。其间,百余名返乡大学生、团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景区文明引导、线路讲解、生态旅游宣传、大型赛会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 

微信图片_20250902095139_65.jpg


微信图片_20250902095145_68.jpg

系列研学活动以“资源整合、群体覆盖、实践融合”为核心,将红色教育与生态保护、家乡建设、创业赋能、跨域交流等深度融合,既让不同青少年群体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更推动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守护生态家园、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

微信图片_20250902153109_83.jpg

下一步,共青团刚察县委将持续深化“红色+”研学模式创新,进一步利用好红色资源、优化活动载体,让研学活动更具感染力、吸引力与实效性,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红色滋养中坚定理想、在实践磨砺中增长才干,为刚察县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来  源:团县委

撰  稿:赵  娜

审  核:才旦卓玛

监  制:马坤俊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