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刚察:紧密型医共体“攥指成拳” 群众健康安全“全期守护”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刚察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突出系统化布局、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全力构建起“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实现群众健康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  

强化顶层设计,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以高位统筹、制度创新为核心,稳步破除医共体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规划引领与组织保障并重。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大事项之一,成立由分管副县长牵头、多部门协同的管理委员会,出台《刚察县进一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及13个配套方案,形成高位推动、政策联动的建设格局。二是模式优化与资源整合同步优化升级“12366”运营模式,完成医共体总院与分院挂牌,整合构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实施人员、药械、信息、财务等多方面资源整合的“七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县乡村医疗资源高效协同。三是改革深化与资金支撑并行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总院开展DRG付费改革试点。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赋予公立医院薪酬分配自主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近三年累计投入3.74亿元,为医疗事业发展筑牢坚实资金根基。

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服务升级、技术帮扶、远程赋能等多维度发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一是加强“软硬件”建设,筑牢服务基础加大医共体总院设施设备投入,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等30余项新技术,10个专科通过省级评审。推进中藏医药发展,合力打造药浴科、外治科等省级重点专科,推出36项藏医特色技术。五乡镇卫生院差异化发展特色科室,设立标准化中藏医馆并提供6项以上中藏医服务,形成“县有特色、乡有专长”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二是推行“科包院”模式,深化对口帮扶全面推行“科包院”服务模式,建立“专家下沉、科室帮扶”常态长效机制,“一科包一院”开展带教培训及义诊。落地国家级名老藏医传承工作室、全州名医工作室,通过“师带徒”培养本土基层骨干人才。截至目前,接诊150余人次、完成影像诊断30余例、收治住院7人、开展三级查房3次、举办专业培训9次,持续提升分院业务能力。三是搭建“智慧化”平台,弥补技术短板。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开设“健康海北”微信公众号,提供预约挂号、缴费等全流程线上服务。搭建医共体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平台,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资源高效共享、实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远程影像诊断236人次、远程心电诊断718人次,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聚焦惠民便民,全面释放健康红利。以“防未病、治已病、优服务”为导向,推出多项惠民便民措施,让健康服务更加可及、更有温度。一是开展“四大提升”,夯实健康服务根基着重加强人才队伍、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特色学科的建设。严格落实医共体临聘人员竞聘上岗机制,招聘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每年选派50名以上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开展“三清三改三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服务水平。推行“红黄绿”三色分级模式,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率和质量。成功炮制“仁青佐太”等名贵藏药,123 种制剂纳入医保,增强中藏医特色服务能力。二是建设“五大中心”,加大急危重症防护建成胸痛、卒中、创伤等救治中心并投入使用,与辖区乡镇卫生院联动,构建起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救治模式。其中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基层版)认证,远程心电、检验等中心实现资源全域共享,保障患者“救得快、治得好”。三是推出“大举措”,释放多元健康红利打造“藏医药浴小镇”,拓展养生保健服务。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7.21%,筑牢健康防线。开设夜间门诊,设立“名医服务日”,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借助聊城对口帮扶资源,引进11批次73名专家,提升县域诊疗水平。建成启用一站式服务中心和慢病管理中心,为群众提供便捷、精准的健康服务。

来    源:县政府办公室、县卫生健康局

撰 稿  人:景铭昭

责任编辑解华明              

一审一校:刘昊燕 

二审二校:陈晓辉     

三审三校:才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