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刚察县坚持“资政、存史、育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编纂刚察党史为重点,拓展史志工作领域,推动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政治首位,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置于首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注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州县委全会精神,紧紧把握“党史姓党”的政治方向,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强化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党史资料征研、志鉴史编修,确保史志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把史志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相通,强化“三个服务”理念,把“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理念自觉落实到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党史工作,适时组织召开党史工作会议,部署党史工作,推动史志事业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做出更大贡献。
坚持质量提升,精心编撰精品佳作。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刚察历史》(1949-1978)编纂出版,县党史二卷编写工作组按照省、州党史研究室复审意见、建议,认真开展修改、补充、完善等工作,编写组多次深入县档案馆有针对性地查阅1949年至1978年档案资料1120余卷,搜集补充档案资料15万字,再次删繁就简,突出特色,完善不足,删减2.5万字,增加7.5万字,史书最终达28.7万字,全书设4编23章、177节和附录,记载1949—1978期间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共刚察县委重大活动,横排事项,纵述史实,客观反映刚察发展史基本面貌。总结往年经验,在原有版式内容基础上,扩充和调整优化《刚察年鉴·2024》图片资料分类和框架结构。完善县级层面意见征求、州志办审查、兄弟县互检、出版社三审三校等程序,删繁就简,出版发行。《刚察年鉴·2024》全书由特载、县情概况、大事记、组织机构和领导名录、政治、军事、法治、经济、社会事业、乡镇(场)园区、附录等11大部分组成,共计35万余字。
坚持资源深挖,筑牢红色村史发展根基。按照州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海北故事、展示海北形象”的时代新要求,在打造“一点一中心二区三基地”、宽卓太红色教育基地和建政初期党政办公地点旧址(“老窑洞”)、原空军地空导弹八团旧址等县史展览重要阵地上持续发力,通过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进一步校核史实,及时收集红色故事、文献资料、红色革命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共挖掘出导弹八团历史研究专著及相关文章等县史资料310余份,让党员教育培训和红色研学“有迹可循,有地可讲”。以“铭记历史、留住乡愁”为目标,按照“一乡(村)一规划,一乡(村)一特色”要求,坚持“务实管用、资源整合、布局合理”的原则,现已建成5个乡(镇)史馆、19个行政村村史馆,并充分挖掘区域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红色资源、奋进历程等,多维立体展示乡村历史变迁,传承红色文化,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村史馆里学党史、忆乡情、颂党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洗礼,体会党带领群众拔穷根、奔小康、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