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的果洛藏贡麻村,秋阳为藏式民居的红墙镀上暖光,村民中心前的经幡在微风中轻扬。海北故事我来讲——沙柳河第三届绿色农畜及非遗(文创)产品推介会暨首届文创产品创意大赛在此启幕,80余种承载高原生态与民族智慧的展品,让这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村寨成为焦点。
农畜产品展区内,“生态绿”成为最鲜明的底色。海北刚察贡洛农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展柜前,风干藏羊肉纹理紧实,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收购的原料背后,是180户牧户的增收希望;转角的奶酒摊前热气氤氲,牧民多杰倒出的琥珀色酒液泛起细密泡沫,这延续千年的酿造技艺,如今随村级电商直播基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非遗文创展区则流淌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羊毛毡手包上的藏式纹样栩栩如生,藏绣披肩的丝线在光下流转,这些出自村民手作坊的物件,与融入现代设计的藏香礼盒、牛绒饰品相映成趣。老匠人扎西的刻刀下,一块牦牛骨逐渐化作“湟鱼洄游”图腾。“过去刻玛尼石只为祈福,如今这些手艺能换回真金白银!”他笑道。本届大赛首次设立“非遗创新工坊”,吸引22位传承人参与,将藏式纹样融入现代皮具及羊毛制成的手工精致包包、帽子等创新文创,每一件都藏着“让非遗活在当下”的巧思。当主持人宣布冠军作品及3000元奖金归属时,全场掌声雷动,更令人期待的是,脱颖而出的优秀设计已确定通过村集体实训基地实现量产。
“这不仅是推介会,更是我们的‘致富桥’。”驻村第一书记指着签约本介绍,当天已有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从2023年首届推介会打响“第一枪”,到如今农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0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益达184万元,果洛藏贡麻村用“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模式,让62.78万亩草场的馈赠真正变成了牧民的幸福账本。
货架上的农畜产品与展柜里的文创仍在诉说故事,是牦牛背上托起的创新,是指尖流淌的文化新生,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下“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生动答卷。这场绿色盛宴,正让高原的馈赠跨越山河,滋养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