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动态】刚察:聚焦“三个先行”下好村级换届“先手棋”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消息来源:

“去年就开始抓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现在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分析研判、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三类村排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就是为了把换届各项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下好村级换届选举‘先手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朝臣在介绍刚察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展情况时说道。

调研摸底先行,做好人选队伍“摸底账”

今年以来,刚察县将村(社区)“两委”换届作为全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的调研摸排机制,通过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相结合的方式,全覆盖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摸排和换届情况评估,全面掌握现任“两委”班子基本情况,准确厘清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基本盘”。同时,将现任“两委”干部队伍情况与2021年换届结束时进行对比分析,科学研判上次换届以来年龄、学历、性别、“一肩挑”、交叉任职、身份类别等方面结构变化情况,为换届工作提供参考。

“班子学历水平偏低,村里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在吉尔孟乡秀脑贡麻村,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的研判组正对照后备干部的储备表,逐项评估班子运行情况。为全面掌握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刚察县紧密结合“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责任分工,组建了29个研判组,对全县39个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全覆盖分析研判,县委组织部带头组织5个调研组,直达乡村一线问实情、听意见。

人才储备先行,建强班子“蓄水池”

“快来看,快来看,菜花长成了,还有草莓……”掀起大棚厚重的棉帘,潮湿温热的泥土气息混着蔬菜的香气扑面而来。随着“十有工程”的微风拂过,银白色的蔬菜大棚如星辰落地,透明的棚膜下,翠绿的菜苗破土而出,似点点新绿晕染开来,将传统农牧之乡的底色悄然勾勒成一幅充满诗意与希望的画卷。“别看现在大家吃着新鲜大棚的菜很开心,当时要建大棚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轻松啊……”伊克乌兰乡压公麻村党支部书记拉藏南吉讲述着这几年村里的发展,他身后,几个“头雁”培育人才正在围着听,笔记本上已经记了大半页。

刚察县针对村干部培育机制不健全,新任村党组织书记不知道怎么干、怎么当等问题,深化“三培三带”工程,全面落实村级后备人才“223”计划,为全县31个村全覆盖选派大学生党员到村“任职,民主推选19名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占比61.29%;每村(社区)按照1:2比例储备大专以上学历党支部书记人选78名,大专以上学历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人选比例达100%。落实村级后备力量“帮带四个一”机制,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中选聘212人担任帮带导师,建立跟岗历练台账,采取每期不超过5人,时长1个月的脱产教学模式,分批次跟岗锻炼,进一步提高后备力量的群众基础和村务实操能力,确保在换届后能够迅速适应新角色、展现新作为。同时,建立跟踪考核机制,县委组织部协同乡镇领导每月进行调度,结合跟岗锻炼和综合测评等方式全方位甄别“头雁”。

风险化解先行,筑牢平稳“防火墙”

“现在虽然是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但只要我们放下思想包袱,干事的精气神不散,一样可以摘掉后进帽子变先进……”近日,刚察县沙柳河镇红山村党支部书记马秀英正在与村上党员群众讨论如何改变村上现状。

今年以来,刚察县聚焦服务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依托村级班子研判,开展拉网式排查,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原则,在全县精准确定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个重点防控村党组织。紧盯班子突出问题,全面摸排、综合研判风险点,坚持“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全面落实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机关单位结对“四个一”整顿措施,确保把问题消除在换届之前。同时,筑牢审计安全防线,启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现任村干部任期5年内的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及时公开审计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来   源:县委组织部

撰   稿:才旦卓玛

审   核:李朝臣

监   制:马坤俊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