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塑形“12631”风险防控编程,开启“实体覆盖”向“实战运转”新帷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 消息来源:

今年以来,刚察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以持续推进县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牵引,聚力实战实用,通过深化党建引领、职能定位、机制创新、防控体系建设、智治构建融合赋能等工作举措,有力推进“一站式”风险防控“中央处理器”迭代升级,有效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群众“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平台实战整体质效实现新蝶变。

凸显“一核心”党建引领。建立“党建+常驻+轮驻+随驻”引领模式,建立县综治中心党支部1个,乡镇综治中心党小组5个,形成以中心党组织+乡镇部门党委(党组)+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建联盟志愿服务队+“一核五队”为框架的党建引领中心赋能治理体系,聚焦平安刚察,着眼安全稳定,创新以党建为引领的风险隐患联管、法治教育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困难群体联帮、文化娱乐联建、风险隐患联管“五联”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党组织引领在中心、风险防控在中心、帮困服务在中心、创先争优在中心。

图片

明晰“两项”职能定位。聚焦县综治中心“总枢纽”职能定位,倾力打造“指挥部”+“预警器”+“减压阀”集束平台,投入建设资金49万元,改建修缮原县妇幼保健站为县综治中心办公场所,占地面积692平方米,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方式整建制入驻,搭建起7家常驻单位、9家轮驻单位、11家随驻单位为组织架构的服务管理新矩阵。聚焦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阵地”职能定位,全力打造“风险隐患联治+重点人员联管+突发事件联处+数字资源联通+业务工作联动”前沿平台,参照县综治中心建设规范,5个乡镇整合基层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村(社区)调解组织、两厅四站等资源力量入驻,依托乡镇民生便民服务大厅配置办公场所,设置“一厅一室两岗”,服务窗口1—3个,配备常驻和随驻工作人员30名。

构建“六项”机制模式。建立问题诉求“预检分诊”服务模式。依托县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中心工作人员走访回访、群众零距离反馈、村(社区)网格排查、部门行业排查等载体,对反馈问题事项,以集中受理、分类流转、组建专班、及时介入为要件,实行“线下+线上”无缝对接,一窗式受理、清单台账、编号登记和销号管理。建立涉法涉诉“专业会诊”服务模式。依托政法部门专职专业专调优势,采取警调、诉调、检调、访调“四调”联动法,全方位提供个性化执法司法服务。建立风险隐患多元联动化解机制。涉及乡镇、部门、行业复杂风险隐患,由中心协同主管部门联合会办化解,搭建起“中心+主管部门+配合部门”多元联动处置机制。创新急难愁盼问题“五事分流”特色服务模式。依据不同类型诉求问题、矛盾纠纷复杂程度,明确相应办结时限,实行“小事快办、急事特办、烦事细办、难事共办、心事暖办”的“五事分流”人性化服务模式。创新“菜单式”点单评价考评服务机制。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网格跟单”服务机制,创新工作人员“让你选”,调解方式“由你选”,服务质效“由你评”的“两选一评”评价考核机制。创设“卓玛维权工作室”品牌。选配由政法、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精通汉藏双语、深谙民族民俗文化、司法调解经验丰富的少数民族女性干部、村(社区)矛调女能手组建服务工作团队,搭建起“卓玛维权工作室”,以法治法理为灵魂,融入藏民族“和”文化理念、传统家风等元素,遵循民情风俗习惯,因人而异,因情施策,采取“‘斯巴’调解、民俗谚语、民俗仪轨”和“线上+线下”矛调方式,把法德教化贯穿于每一次法律咨询服务、每一起法治教育引导和每一起矛盾纠纷化解中,实现法理情同频共振,培育创新“法治法理引领+民族文化赋能+柔性调处化解”特色亮点。自“卓玛维权工作室”运行以来,各类民生领域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如:历时三年从草场纠纷快速化解涉及47名群众集体讨薪并高效解决等个案,无不体现品牌调解质效,群众满意度很高,也得到普遍认同,一致认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室’,在解决邻里纠纷、草场纠纷、经济纠纷等调处方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倾诉意见解决问题的好地方,进门前,心里装满了怨、怒、恼,出门后,事情解决了,情绪纾解了,怨气也消了。”

图片

织密“三道”风险隐患防控网。全力推进综治中心“打防管控”工作体系建设。织密村(社区)“网格防控网”。县乡镇综治中心把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群防群治、法治宣传等工作纳入片区+网格+专属网格,组织村(社区)网格员,发挥“活户籍”“活地图”“活档案”作用,以“职责任务”“服务需求”“问题梳理”“服务质效”“四张清单”为要素,动态采集基础信息、服务信息,关注掌握热点、难点和群体性问题,在动态走访中排查化解网格内滋生的不稳定风险,实现接诉即办。上半年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件、群众满意度达100%。织密重点区域“社会面防控网”。依托环湖毗邻县、乡镇综治维稳联防联治机制和平安边界“六联机制”建设,对易产生边界纠纷、争议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机制+”风险隐患排查触角,深入开展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动态掌握草山地界、虫草采挖、资源开发、越界放牧等易发性多发性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毗邻县、乡镇、部门、村社矛盾纠纷清单式销号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影响边界地区平安的各类潜在风险。依托户户联防、店店联防、巡山护牧等基层治安防控模式,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情况,组织村(社区)干部、驻村干部、“一核五队”成员、网格管理员、村警等资源力量,全方位开展治安巡逻、草原防火和牲畜防盗巡查等。织密社会治安“基础防控网”。依托“雪亮工程”布建的视频监控等各类技防资源,实现县城、乡镇、寺院、学校主要地段和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全面推行前置警务管理模式,借力“四联四包”“网格+警格”“游牧警务室”“三队三所”等警务新模式,分类分项健全综治中心社会治安隐患排查、矛盾排查化解和特殊群体管理等工作台账,持续压茬推进矿山企业、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八大行业”领域乱象整治及赌博、电信诈骗、寻衅滋事、养老诈骗等六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上半年共受理治安类事项41件,办结率达到100%,召开社会治安形势研判会7次、征询群众意见建议5条、排查各类行业场所257家、整治公共安全隐患23处、关闭砂石料场1个、发布自然灾害预警17次、防火防盗预警37次、发布社会治安警情提示13次,开展工作调度例会7次,组织开展应急处突演练4次,制发提醒函、提示函、督办函等23份。

搭建“一套”规范智治体系。按照上级既定的“全省统建、四级应用”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县乡镇中心“多元智治整合赋能”工程,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县政务服务平台、执法司法便民服务平台、司法调解信息管理平台、110指挥中心平台、矛盾纠纷“码上报”微信小程序等多元智治资源整合,以综治9+X国标为基准,全力推进辖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综治业务数据库建设整合和对接外部单位政务数据库建设整合,依托规范统一的“数据信息库”,拟建6个县乡镇混合云数据中心、27个常驻轮驻随驻部门数据中台、N个智慧应用场景为一体的“6+27+N”智治体系,实现“一屏全调度、一网覆全域”,并依托常驻、轮驻、随驻部门智治应用场景,实现快速发现问题、处理事件、观察动态和研判分析,形成“线上预警、线下处置、协同作战”快速处突机制,为全面推进县乡镇综治中心“一网统管、一屏研判、一体化解”模式创新和信息联通、问题联商、矛盾联调、应急联处等措施落细落实提供智治赋能支撑。上半年综治中心常驻轮驻随驻部门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执法司法便民服务、风险隐患排查处置、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等智治化服务事项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来   源:县委政法委

撰   稿:周海峰、南吉扎西

审   核:刘国孝

监   制:马坤俊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