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刚察县泉吉乡机关党员带着铁锹、种子等工具,来到冶合茂村蔬菜大棚建设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播种行动”拉开帷幕。大家分工协作,翻土、平整地块、划分种植区域,有条不紊地将萝卜、大白菜等蔬菜种子播撒进土壤,劳动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为冶合茂村“蔬菜大棚”建设按下“加速键”。
在前期筹备阶段,乡政府及村“两委”经过多方调研选址,将大棚确定在冶合茂村大门东侧50米处,紧邻泉吉乡幸福养老院。此处不仅方便后期为幸福养老院及“幸福食堂”供应蔬菜,且土壤肥沃、浇灌便利、光照充足,为蔬菜生长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大棚建设面积60平方米,占地面积0.9亩,综合考量泉吉乡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光照情况、建造方式、使用灵活性及造价成本等因素,最终确定建设下挖式日光温室,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项目总投入资金6万元,其中县委组织部下拨专项经费2万元,整合乡镇党建经费4万元,具体包括地基建设1.5万元、水管道改造0.9万元、保温棚搭建3.5万元;0.1万元用于种子采购,可满足近3年蔬菜种植需求。种植品类聚焦季节性蔬菜,主要涵盖萝卜、大白菜、小油菜、菜瓜、菜花等,既保障产量稳定,又能满足多样化食用需求。
冶合茂村蔬菜大棚的建设,以巩固拓展村级“十有”工程建设成果为核心,通过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半径,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实现乡村同质同标、同轨同享,全力将蔬菜大棚打造成“场所常用、服务常抓、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的党群服务前沿阵地,最终实现“幸福食堂”蔬菜自主供给,切实提升干部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接下来,冶合茂村将加快推进蔬菜大棚后续建设,做好棚内蔬菜日常管护,确保种子顺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以蔬菜大棚为纽带,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田间管理,在劳动实践中凝聚党群合力,让“蔬菜大棚”成为推动“十有”工程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党校是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以乡镇党校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资源下沉、培训重心下移,切实打通基层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激活了基层党员教育的“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