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吉尔孟乡锚定 “五个总要求” 夯实草原牧区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刚察县吉尔孟乡始终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立足草原资源禀赋与牧民生产生活实际,“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绘就乡村振兴发展新图景。

图片

锚定产业根基,激活牧区发展动能

乡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为要”,围绕牧区特色资源谋划产业发展路径。针对传统养殖模式单一问题,组织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现场演示牲畜科学饲喂、疫病精准防控、优良品种改良等实操技能,帮助牧民转变养殖观念。同时,探索“养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依托草原自然风光与游牧文化特色,引导部分牧民改造传统牧家乐,规范服务标准,推出“草原观光、民俗体验、牧家美食”一体化旅游概念,既保留牧区原生态风貌,又为牧民拓宽增收渠道。

图片

聚焦民生福祉,织密牧区保障网络

全乡始终将民生保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从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发力,解决牧民急难愁盼问题。在教育帮扶方面,扎实推进“雨露计划”政策落实,组织村干部与学校教师组建排查专班,逐户走访适龄学生家庭,详细讲解政策内容,协助符合条件的家庭准备申报材料,全程跟踪审核进度,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困难学子。针对牧区部分特殊儿童就学不便的情况,教育部门联合村社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根据儿童年龄、认知水平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除基础文化课程外,融入绘画、手工等兴趣教学,同时注重心理疏导,保障特殊儿童享有公平教育机会。

医疗服务领域,乡卫生院定期组织医疗团队下乡开展义诊活动,为牧民提供血压测量、慢性病筛查、健康咨询等服务,现场发放常用药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患病群众进行后续健康跟踪。针对牧区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村级养老服务点每周开展上门服务,为老人提供理发、洗脚、生活照料等服务,同时组织志愿者陪伴老人聊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

守护草原生态,夯实宜居发展底色

作为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阵地,吉尔孟乡将生态保护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乡级层面成立草原生态管护领导小组,组建由村干部、牧民党员、生态护林员组成的村级巡逻队伍,按照“分片负责、定期巡查”原则,每日对辖区草原开展防火、防超载、防破坏等巡查,重点排查野外用火、非法开垦、乱采乱挖等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同时,通过双语宣传册、草原广播、入户宣讲等方式,向牧民普及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与草原防火知识,增强牧民生态保护意识。

在生态修复方面,积极推进退牧还草、草原补播等生态工程,组织牧民参与草原修复工作,通过“以工代赈”方式让牧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获得收益。推广轮牧、休牧制度,根据草原承载能力合理划定放牧区域与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此外,加强对牧区生活垃圾与污水的治理,在各村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期安排车辆清运,引导牧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守护草原生态环境。

图片

厚植乡风文明,涵养牧区精神内涵

全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牧区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定期举办“好婆婆”“好媳妇”“优秀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通过群众自荐、村社推荐、民主评议等方式,评选出一批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在全乡范围内宣传其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依托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赛马会”等民俗活动,组织牧民参与赛马、摔跤、民歌演唱等传统项目,传承和弘扬游牧文化。同时,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调整红白理事会等方式,引导牧民简化婚丧嫁娶流程,杜绝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图片

提升治理效能,筑牢乡村发展基石

为实现“治理有效”目标,吉尔孟乡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定期组织村干部参加政策理论、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户”的网格化治理模式,网格员负责政策传达、矛盾调解、信息收集等工作,确保乡村事务得到妥善处理。


来   源:吉尔孟乡

撰   稿、摄   影:许正兴

审   核:张友军

监   制:马坤俊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