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以“脚步丈量+指尖传递”托举群众“就业饭碗”
今年以来,刚察县聚焦农牧民群众招聘信息获取渠道窄、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地难等痛点,以精准服务为核心导向,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创新服务机制、夯实基层网络,全力构建农牧民就业招聘信息“一公里”服务圈,推动岗位信息高效流动,实现就业服务精准触达、温暖到家。
搭建“码上就业”信息圈,招聘信息“全覆盖”。坚持以就业岗位信息精准推介为导向,在各乡镇、村社、集贸市场、主要街区、休闲广场、住宅小区等群众聚集区设置“公共就业服务微信二维码”标识标牌,利用智能手机普及优势,打造就业招聘信息发布圈服务平台,进一步实现全县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求职者随时随地全方位掌握最新县内外用工招聘信息,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高质量就业。同步增设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援助、高校毕业生服务等咨询热线,方便求职者直接致电了解公共就业政策,获得精准、便捷的服务指导。
织密就业信息服务网,信息传递“零盲区”。将就业服务延伸至草原牧区深处,构建起“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信息传递机制。依托“青海e就业”工作品牌,使全县31个行政村、8个社区基层就业联络员成为政策宣传的“播种员”、岗位信息的“快递员”、群众需求的“联络员”。同步开通政府门户网站、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村(社区)微信群等“四位一体”发布矩阵,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桥”,有效打通信息壁垒。目前,招聘信息已实现从县城到牧场、从社区到村落的“一公里”精准覆盖。
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招聘对接“有温度”。探索搭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模式,创新推出“招聘夜市”,将求职招聘融入夜市经济,开展线上直播带岗、云端答疑等,组织线下专场招聘、入企宣传,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搭建专业管理群,定期推送岗位信息、实习机会与培训资源,提供一对一“1131”精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线上开播“直播带岗”6场,进场群众1.6万人次;云端答疑37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6人;线下举办招聘活动18场次,解决县域企业用工需求50人。
深化产业联动稳就业,岗位供给“有支撑”。紧扣本地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劳动品牌,对接景区景点,以联农带农方式,无偿为当地群众提供商业“小木屋”、售货亭等就业摊位106个,吸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参与各类经营就业320余人;同步开发“拉马、骑牛、宠羊”经济就业岗位50个,吸纳就业70人,辐射带动宾馆、餐饮、个体商户等9400名经营从业人员增收显著。此外,投资1200万元建成全县首个创业孵化基地,13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陆续获批,既为创业者提供成长平台,也为求职者拓宽就业渠道,让“一公里”服务圈不仅具备信息流动的“速度”,更拥有岗位支撑的“厚度”。
从基层联络员用“脚步丈量”民情,到新媒体以“指尖传递”信息;从“招聘夜市”的烟火气息,到产业项目的有力支撑。刚察县以务实举措拉近了就业服务与农牧民之间的距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精准、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一公里”服务圈,不仅托举起百姓的“就业饭碗”,更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民生根基。
来 源:县政府办公室、县人社局
撰 稿 人:秦霞
责任编辑:马洪军
一审一校:马洪军
二审二校:杨靖法
三审三校:才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