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5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县委办公室

今年以来,刚察县立足县情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务求实效、真抓实干,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工作思路、定期检查通报、部门协作配合、领导联席沟通等举措,顺利而圆满的完成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亿元,同比增长51%;预计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3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45万元,同比增长120.6%;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同比增长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46元,同比增长1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67.7元,同比增长65.8%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持续增强。分别成立以生态畜牧业、牛羊育肥、畜产品销售、牧家乐、饲草料加工等各具特色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87个,成立集约化经营小组230个,集约化参与户达3372户,规模流转草场面积达104.62万亩。一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牦牛肉干、牦牛奶产品、牛羊肉分割、农副产品和羊毛被加工以及精炼菜籽油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日臻完善,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西海”牌虫草牛羊肉、“鑫海春”牌精炼油、“金银滩”牌羊毛被等品牌产品已打入市场。“六大基地”建设成效卓著,完成饲草料加工1.9万吨,繁育推广种公羊800只、种公牛120头,育肥牛羊21.01万头(只),种植饲草料18653亩,并认真开展羔羊育肥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受训人数达823人(次)。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热水省级煤炭产业园区基建工作紧锣密鼓,拆除废旧、违章建筑物3.478万平方米,完成了工业用电电网改造、锅炉房和供暖管网的安装铺设以及夏格日路、物流巷道路、贡公麻路、奥凯路等路基铺设任务,园区水源地建设项目和垃圾处理场已交付使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亿元大关,15家从事煤炭洗选、加工及物流的企业相继入驻园区,已生产精煤56.57万吨,实现销售产值5.8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共征收税收6616万元。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投资1350万元的湟鱼家园景区二、三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设立了大地艺术经幡群3处,对沙柳河景区部分景观建筑物进行了维修,栽植树木、建设二星环卫厕所1处,积极营造藏文化氛围,不断完善“高原海滨藏城”服务设施功能,带动旅游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青海湖观鱼放生节”等活动,加大对旅游资源、特色产品、精品线路的宣传力度,对推介刚察起到了积极作用。共接待游客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70.12万元,同比增长26.37%。措温波藏城建设有力有序。藏城核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已对商业街、民居、地标性建筑、道路进行了设计,已有2条道路路基工程已完工,6条道路已进入放线拟施工阶段;共征集到藏城主题雕塑14套;配套建设的362套廉租住房已完成基础施工,对涉及拆迁的395户农牧民家庭进行了拆迁评估,完成拆迁312户。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2011年新建廉租住房、购改租、公共租赁住房1950套,完工率100%;城市棚户区改造、黄玉农场垦区危房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房建设、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3150户,完工率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三个100%的要求。项目拉动力度不减通过对口帮扶等渠道,实现了新的投资增长。全年在农牧、工业、城建、旅游、林业水利、公共服务等方面续建、新建项目79项。有效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资源整合和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步入崭新的轨道,落实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712万元,教育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及机制体制不断健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无三配套”成果不断巩固,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医德医风明显好转,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连续7年巩固在100%;文化产业茁壮成长,2011年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5.5万元。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实现劳务收入1928万元。招录和聘用了164名游牧民定居区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幼儿教师,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越来越开阔。“百企联百村”呈现新气象。“百企联百村”项目实施以来,共投入联建资金3769万元。实施了交通沿线村容村貌整治、村级文化设施改善、农牧区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46个项目,1070户4023名农牧民群众受益,切实把“百企联百村”活动这项惠民工程办成了民生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撰稿:张旭东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