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标准 保证质量 优化结构
努力实现发展党员工作“三化”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县委办公室
近年来,刚察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有党员2002名,其中女党员398名,占党员总数的19.88%;少数民族党员1245名,占党员总数的62.19%;35岁以下党员523名,占党员总数的26.1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806人,占40.26%;农牧民党员869名,占43.41%。
“四定四促”,发展党员工作实现“制度化”。一是职责定位,促履职。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摆上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领导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人直接抓,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合力的发展党员新格局。二是工作定标,促发展。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央、省州委有关文件精神,我县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全县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并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每年制定年度计划,详细分解相关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形成了远近结合、纵深推进的工作体系。三是考核定性,促落实。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党建创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与年终奖惩兑现挂钩,有效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工作执行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制度定责,促规范。健全并严格落实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培养制、发展党员培训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来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规范推进,使党的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关六不”,发展党员程序日益“规范化”。一是严把培养关。坚持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三培双带”等活动,采取本人自愿申请入党、群团组织“推优”等途径,拓宽渠道,突出重点,加强培养,努力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对推荐出的培养对象,在切实强化教育培训的同时,建立党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责任制,帮助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组织靠拢。近三年,全县各级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6名,培训面达到100%。二是严把预审关。积极探索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明确入党介绍人、所在支部书记为党员发展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第一把关人,负责对本支部拟发展为预备党员的积极分子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并及时上报,由各党委根据县委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确保材料完备、程序规范和手续健全,并按要求建立了农牧民党员“一人一档”。三是严把票决关。支部大会在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采取无记名投票代替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表决。参加表决的党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表决票,现场公布票决结果。通过票决,有效解决了以往发展党员中存在的“面子举手”、“随大流举手”等问题。四是严把公示关。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对即将吸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7天以上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化、民主化、规范化。五是严把谈话关。经党支部考察,确定发展对象后,由县委组织部或各党委对发展对象进行谈话,充分了解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理论修养等,根据谈话情况,及时督促他们加强党性修养,从各方面提高思想觉悟,使他们早日成为一名政治理论素质合格的党员。六是坚持“六不发展”。即个人没有提出入党申请的不发展;没有经过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培训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到一年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不发展;入党材料不齐、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群众反映有问题或党内外意见不一致有争议的不发展。同时征求纪检监察、政法、信访等部门的意见,保证新党员的质量。
“三多一高”,党员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化”。 针对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县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在青年、农牧区致富带头人、各行业技术能手或生产骨干、复退军人和妇女中培养发展党员,全县发展党员数量稳步增长,近三年共发展党员177名,新发展党员呈现出“三多一高”的可喜变化。一是农牧民党员多。发展农牧民党员92名,占新发展党员数的52%;二是妇女党员多。发展妇女党员47名,占新发展党员数的26.6%;三是青年党员多。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164名,占发展党员数的92.7%;四是发展党员文化程度高。新发展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8名,占新发展党员的44.1%。
同时,注重引导党员充分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层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等党内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在完成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上创先争优,把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广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撰稿:韩国梅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