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
现场观摩会在刚察县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政府办公室

为进一步搞好全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5月7日,全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刚察县隆重举行。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有关负责人,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海北、海西、海东、黄南、果洛、玉树州主管副州长、财政局局长、农牧局局长,大通县、互助县及牧区30个牧业县政府主管副县长、财政局局长、农牧局局长等144人参加了此次观摩会。

上午,观摩团一行分别到刚察县哈尔盖镇果洛藏休麻村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试点户)、沙柳河镇海滩专业合作社、县科技示范牧场(草产业生产基地)、刚察县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畜产品加工(扶贫)产业园区进行了现场观摩交流。下午,召开了全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现场观摩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全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试点工作经验,并就全省进一步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指出,目前全省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工作要在试点基础上,从5月份起在全省全面推开,7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8月份自查抽查,9月份进行绩效考核和省级验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借鉴试点地区的成果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推广各试点县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全省推广的工作模式,选择有代表性的县、乡、村建立示范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补奖机制政策全面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实施补奖机制政策。各地要严格按照省上制定的政策标准执行,在制定禁牧补助标准及方案时,充分结合各地实际综合考虑,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三是探索建立禁牧减畜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州、县、乡、村四级草原监管体系,设立村级管护员,加大草原执法和监管力度;通过落实州县乡目标责任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通过采取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与项目资金挂钩,实行好增差减的项目支持机制;同时将禁牧减畜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强化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牧户对减畜工作的监督。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省上制定下发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补奖资金使用和管理,设立资金专帐,实行分项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五是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及政策措施。在认真执行已颁布的有关生态补奖机制配套管理办法制度的同时,抓紧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日常管护办法》、《后续产业发展暂行管理办法》、《草原监理暂行规定》等办法。六是大力推进补奖机制各项政策落实工作。各地要务必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总体进度要求,切实把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快工作进度,确保组织、人力和资金“三到位”。七是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对补奖机制政策的宣传引导,采取广播电视、政策咨询、入户宣讲,制作标牌和政策明白卡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打牢群众基础,为落实补奖政策提供有力保证。八是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各地要在扎实推进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同时,把补奖政策与生态畜牧业建设,与游牧民定居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及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改善牧业生产设施,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实行禁牧、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巩固补奖机制政策效果。

             撰稿:安敬奇   编辑: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