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六到位”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县委办公室
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刚察县在全面完成乡镇、村(居)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将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区的管理服务作为构建刚察特色社会管理的重点工程,紧扣“树立一个思路,探索一种模式,推进三项建设,实现四个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六到位”为抓手,不断推动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区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组织领导到位。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专兼职管理服务专业团队,切实加强工作力量,并将各项工作指标细化分解,形成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乡镇、村社主要负责人具体抓,网格服务团队全力抓的领导协调机制,为创建全省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区样板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培训管理到位。通过实地调研、召开群众座谈会、征询意见等形式,认真归纳梳理,弄清吃透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服务中“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并根据梳理出的意见建议,拟定了《刚察县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区网格管理服务实施方案》,对涉及管理服务的9项重点工作、7项体系创新任务进行明确,切实突出工作方向,落实责任主体。同时,采取业务培训与学习借鉴相结合的方式,今年3月份,在省委政法委主动牵线搭桥下,针对我县聘用的游牧民定居小区管理员到位时间不长,缺乏实践经验和业务管理能力的实际,组织全县64名大学生游牧民定居小区管理员到西宁市城中区七个社区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挂职培训;6月初,积极邀请州创新办、州电信局信息建设专业人员,对县创新办、公安局、人事、建设、司法、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沙柳河镇13个网格负责人及12个标准化示范区大学生小区管理员和网络系统管理员进行信息系统建设业务培训,切实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制创新到位。积极探索标准化示范区网格管理服务新机制,各乡镇、村社和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针对游牧民标准化示范区实际情况,围绕“科学建设、完善管理、有效服务”的总体目标,以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为基础单元,科学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模式,将12个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小区内的人、地、事、物全部纳入到各辖区的网格管理中,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联、无缝化管理的乡镇+村(居)+标准化示范区+住户分层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同时,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学、就业、创业安置帮教管理服务、平安联防巡逻服务管理、标准化示范区后续产业和劳动力培训等机制,切实解决示范区游牧民群众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等问题。
工作制度到位。根据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服务涉及的内容、对象、类别、要求,拟定了标准化示范区网格工作流程、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流程、组织建设网格图谱、服务团队网格图谱服务载体网格图谱、实有人口台账、特殊群体台账、网格服务团队工作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共四步流程、五项图谱、五类台账、十九项制度及二十余类表格,切实为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资源整合到位。进一步优化整合服务资源,由网格负责人、大学生管理员、辖区民警、调解员、社情民意党建信息员、巡逻员、卫生监督员、生活指导员等人员组建网格管理服务团,加强对示范区群众的服务。同时,建立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隐患、实有人口等8项信息数据库,为做细、做深、做实标准化示范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网格组织到位。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的原则,在标准化示范区内设立党小组、妇代会、群团组织、综治维稳工作室、便民服务室、物业管理小组、后续产业培训站等组织建设网格,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形式,针对游牧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积极开展居家理财、整理家务、人际交往、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积极推行法制宣传、感恩铭恩、平安小区创建等活动,提升游牧民群众对标准化示范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幸福小区奠定服务基础。
撰稿:张友军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