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游牧民定居小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呈现“十个一”亮点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7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县委办公室

刚察县游牧民定居小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形成了自身发展特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轨道,定居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管理创新工作呈现出了“十个一”亮点。

一是有一个好的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副书记王建军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确定了“树立一个思想,探索一种模式,推进三项建设,实现四个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刚察县游牧民定居标准化示范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强化按章办事理念,通过规划实施,全力将各小区打造成精品小区。二有一处标准化定居小区。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示范小区十四项建设标准,每个小区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实现每一个示范小区都是一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标准化示范小区。三是有一套管理机制。按照“定格、定人、定考核”的要求,突出管理服务内容、对象、类别,制定了标准化示范小区规章制度18项,围绕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设计制作了各类服务管理台账、便民服务卡、宣传栏、公示栏、文化墙等,使小区网格服务内容更加具体,网格服务的要求更显明确,管理更趋规范。四是有一套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每年投入资金不低于20万元,用于游牧民定居示范小区的管理服务、设施维修等费用。同时,根据住户居住条件、家庭状况收取一定的物业管理费用,形成政府投入为主,住户适当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五是有一处多功能的管理服务用房。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的原则,在小区内设立集党小组、妇代会、群团组织、综治维稳工作室、便民服务室、物业管理室、后续产业培训站等组织为一体的管理服务业务用房一处,更加快捷为定居群众提供宣传学习、便民代办、民生保障、关爱助残、文化娱乐等便利管理服务。六是有一套专兼职的服务管理人员。组建一支专业性服务管理队伍,聘用了64名大学生游牧民定居小区管理员,并从公安、司法、城管等部门抽调兼职工作人员43名,定岗于社区和游牧民定居小区网格中,使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同时,整合建立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隐患、实有人口、孤老病残、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重点人群8项信息数据库,使小区服务的信息触角得到再延伸、再细化,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七是有一所标准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学校。建设了一所标准化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学校,通过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使广大农牧民成为具有较强生产经营能力的新型农牧民。八是有一套完整的农牧民生活起居培训大纲。针对农牧民原有生活起居特点,建立一套农牧民生活起居培训大纲,从安全用电、整理家务、科学理财,家电使用、饮食烹调、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农牧民进行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到城镇生活当中。九是有一个扶贫产业发展基地。坚持生产、生活适度分离的原则,在进行定居建设时,同步考虑小区后续产业发展,为每个定居小区配建暖棚、畜圈等生产设施,切实保障后续产业的发展。十是有一套专兼职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102名保洁、保绿员深入各定居小区开展保洁等服务。同时,组织小区居民成立了环境卫生监督员,配合开展环境保洁,形成了一套专兼职保洁队伍。

撰稿:张友军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