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游牧民定居小区建设呈现出“四个到位”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1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县委办公室

自2009年刚察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本着“搬得出、住的稳、能发展、促和谐、更幸福”的奋斗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保障,切实将游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改善牧民生活、推动牧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定居小区建设呈现出“四个到位”。
一是规划设计到位。按照“设定标准、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在全县建成33个定居小区,其中在县城建设小区7个、乡镇建设小区10个、村社建设小区16个,有效组织引导游牧民向水电路“三通区”、教育布局调整区、产业集聚发展区、商业购物服务区和农牧民后续产业培训基地转移定居。同时,按照“培育打造示范型小区、重点推进标准型小区、全面建设推进型小区”的工作思路,制定刚察县游牧民定居小区标准化建设规划和类别化管理规划,将33个小区划分为4个示范型小区、8个标准型小区和21个推进型小区,分别制定12条、8条、4条建设标准,全力推进游牧民定居小区建设。
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在游牧民定居小区建设中,坚持项目引领,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为补充、小区住户适当承担的思路,共投入建设资金2.07医院,其中财政投入建房资金1.18亿元,整合农牧、建设、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资金3522万元,群众自筹5385.6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中国移动、神华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援建支持,多方筹措、捆绑投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负担,也为定居工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是主体建设到位。始终在游牧民定居建设中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将定居小区建设同县城、乡镇发展整体规划相结合,从更好地改善牧民居住生活条件出发,按照户均80至100平方米的标准,建成以圣湖佳苑复式“小洋楼”和瓦彦新宅“太阳能”小区为代表的定居小区建设示范,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巨大成就。
四是配套设施到位。在推进小区主体建设的同时,按照“五通八有十配套”( 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八有:有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健身活动广场、农家书屋、便民商店、垃圾处理点、垃圾清运车;十配套:配套8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围墙、大门、标准厨房、卫生厕所、养殖棚、节能炕、家用电器、特色家居、自来水入户)的标准,在33个定居小区全部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定居群众融入城镇、安居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作者:张友军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