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 住得稳 能发展 更幸福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消息来源: 青海日报

 

——刚察县创新游牧民定居小区社会管理纪实
  2008年,在藏区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吹过青海草原,激发了千百年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对定居美好生活的憧憬。
  随着各地游牧民定居点陆续完工,一个个规模大小适度、设施配套完善、民族风貌鲜明的定居点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草原上星罗棋布,行走藏区,曾经的破旧、低矮、凌乱,已经被崭新、宽阔、规整所取代。幢幢藏式民居整齐划一、集中连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生活模式发生巨变的背景下,一个崭新的命题也摆在了各级政府和干部的面前:游牧民定居后的新生活迫切需要后续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游牧民定居后的社会管理组织模式亟待创新。
  毗邻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居民过去多以游牧为生。三年多来,全县陆续建成游牧民定居小区33个,2501户牧民实现了集中定居。在基本完成牧民定居任务后,如何推进新村管理与创新,如何实现产业转型,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牧区社会管理创新课题,刚察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实现游牧民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促和谐、更幸福”五个目标为抓手,不断消除基层公共服务盲区,有效拓宽牧民致富途径,积极探索具有牧区特色、刚察特点的游牧民定居小区社会管理新路子。
  组团式服务搭建社会管理新平台
  “小区管理员会定期来我家,教我们居家理财的知识,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使用电器、怎样做饭更有营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泉吉乡牧民才保一搬到新家就体味到过去没有的服务。
  管理从社区破题,服务在社区落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新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是刚察县加强新社区社会管理的重要着力点。
  刚察县在新建小区首先组建起小区党小组核心领导团队,切实做好组织群众、教育群众、联系群众的各项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加强与小区群众的沟通协调,让群众了解掌握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动态。
  聘用64名大学毕业生组建的大学生综合服务管理团队,承担起小区“活户籍、活地图、活档案”、“家庭情况清、人口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服务管理职能。为使定居群众尽快融入现代城镇生活,这个团队专门制定了定居群众培训大纲,注重从居家理财、家电使用、饮食烹调等方面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教育、引导、培育游牧民树立过好城镇生活的理念,使他们掌握新的生活知识、能力和方法。
  在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每个小区都组建了治安联防、环境卫生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组织,推进社情民意收集、信息简报反馈、卫生督导检查、矛盾纠纷调处、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并轨运行,逐步形成定居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机制。
  按照“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的要求,县里从公安、司法、城管等部门抽调兼职工作人员充实到各小区管理网格中,定格定人定责,明确管理服务内容、对象、类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服务管理台账,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宣传公示栏、文化墙等,网格服务管理内容更趋合理、更加规范。新建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将每个定居小区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管理、实有人口、孤老病残、计划生育、就业培训、重点人群等8项内容全部纳入信息数据管理,定居小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抓产业发展破解安居难题
  “刚搬进小区时,我们对是不是有事干、有收入,存在不少顾虑,害怕坐吃山空,今后没有保障,长期住不下去。”不仅才保有这样的担心,许多搬进新居的牧民在最初的喜悦过后,最大的担心也是这件事。
  “想不到,县上的领导很重视,千方百计想法子保证我们能稳定增收。”才保说,一方面,县里实行集约化经营,将他家的草原和牲畜交给专业合作社经营,年底大家分红。另一方面,还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大家的就业能力。保证定居群众“能发展”一开始就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刚察县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成立思想政治培训中心,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工作,帮助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效益意识。他们还投入40万元成立贫困农牧民培训中心,免费对定居群众进行泥瓦工、藏式工艺品加工、餐饮服务、烹饪技术、唐卡制作、玛尼石刻、牛羊育肥、民族服饰制作、汽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定居小区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有了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定居群众778人(次)。
  早在建设定居小区时,他们就同步考虑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为每个定居小区配建了暖棚、畜圈等生产设施,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引入定居小区,引导定居群众大力发展舍饲养殖、饲草料种植加工、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特色产业,使定居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县里还充分依托热水煤炭工业园区、县畜产品加工园区、牧草加工基地、海滨藏城餐饮宾馆等旅游服务区用工需求较大的实际,强化与用工企业、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沟通对接,引导群众开设小卖部、藏家宾馆等服务项目,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今年以来,定居小区共转移剩余劳动力988人,实现劳务收入287万元。
  办好惠民实事让定居群众更幸福
  和谐社会建设,牵着百姓的情,系着群众的利。善待群众、关爱群众、服务群众,努力让定居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刚察县创新游牧民定居社会管理的初衷。
  他们创新服务模式,在各定居小区配建了综合服务管理用房,适时组织开展便民服务、物业管理、文化娱乐等活动。在县、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102名保洁员进入各小区开展保洁服务。
  为打造定居小区文明健康、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各定居小区配建了200平方米以上的休闲娱乐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并配套了相关设施,组建了小区居民锅庄舞表演队,丰富定居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各小区因地制宜制定了定居小区公约,积极倡导“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社会氛围。依托服务团队,依靠群众力量,刚察县扎实开展了平安小区、文明小区、和谐小区、民族团结进步小区等创建活动,同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努力形成共同参与、共建和谐、共享和乐的良好氛围。
  目前,定居群众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会救助、福利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了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定居群众的惠民实事也在一件件不断得到落实:子女入学入托时优先接收,优先享受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和社会捐助……
  “我们小区配备了各种休闲活动设施和运动器材。现在,我们每天都要在文化广场上举办各种健身娱乐活动,生活确实比过去丰富多了。”才保满意地说。(作者:建华)
编辑: 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