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迅速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
从“七个方面”贯彻落实全州经济形势
分析电视电话会精神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县委办公室
为坚决贯彻落实全州经济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确保周围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近日,刚察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该县认真总结了一季度经济工作,深入分析研究了当前全县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七个方面”对下一阶段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到二季度实现州委“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加强项目投资拉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按照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常委专题会议的要求,研究国家和省政府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抢抓全省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及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超前谋划大项目和好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省级规划和盘子建设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着重做好科技项目和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的储备、实施。二是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利用青洽会等招商平台,实现全年争取引资5亿元的目标任务。三是利用有效的施工期,设置工程进度表,倒排时序。4月底前64项续建项目要全部复工,5月底前36项新建项目要全部开工,确保二季度投资增速不低于30%。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针对今年冬春以来降水偏少,旱情较为严重的实际,调整推广旱作节水新品种,采取有力措施有序推进抗旱春播。针对动物疫情由家禽向飞禽蔓延的趋势,及早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办法,及早安排部署疫情防治。二是继续推进“一个园区、六大基地”建设,年内引进1-2家农牧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并投入生产,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园区建设。年内完成青干草2万吨、青贮料1万吨,精饲料2万吨饲草料加工任务,成为环湖地区最大的抗灾保畜的饲草料储备基地。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在农村建设3处以上规模在5000头只牛羊以上的养殖小区建设,提升集中化、规模化水平。支持黄玉农场特色养殖项目,力争到5月中旬,藏香猪养殖基地全面开工建设。继续推进6个村高原生态畜牧业刚察示范点建设工作。对全县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回头看”,认真清理不规范档案合作社、空壳合作社,促进农牧民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2013年度重点扶持2家列入省级示范名录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其组织和带动作用。认真做好全县7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22个村村从村貌整治工程,精心做好与共建单位的资金、项目衔接工作。
稳步推进园区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入驻热水煤炭产业园区的部分企业出现了“无煤可洗”现象,认真研究省政府近期出台的支持工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强银企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金融企业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抓住市场环境趋好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和生产步伐。确保二季度已建成洗煤企业完成洗煤200万吨以上,完成全年任务的50%以上,力争7月底以前在建的四家洗煤厂实现带料试机。同时,积极争取省政府下达热水煤炭产业园区建设批复,增强企业入驻生产的信心。拉长煤炭加工产业链,推动煤炭洗选加工再利用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加快构建以煤炭洗选和煤炭综合利用为主,电力、风能等齐驱并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藏城建设步伐,提升旅游带动能力。一是紧紧抓住全县旅游即将步入旺季的有利时机,开展消费、服务双提升活动,着力培育和打造315沿线和环湖西路“农家乐、牧家游”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二是全力打造“鱼文化”和“祭海”文化品牌,重点开发“五世达赖”圣泉, 提升仙女湾、湟鱼家园和梵音风语林卡等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丰富旅游载体,解决“旅长游短”的问题。三是依托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整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开发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四是全力推进藏城核心区民族民俗文化展示馆、拉色波商业街、藏寨片区及演艺中心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确保10月底前全面竣工,以藏城建设带动旅游开发。五是以庆祝建政6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 6月底前完成昆仑神祠建设、门景整治、“藏文石刻书法苑”建设、县城基础设施和城镇绿化等工程建设,组织和开展好全省群众业余舞蹈大赛等文化活动,开展美化亮化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带动旅游业发展。力争二季度实现旅游收入22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确保年内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8%以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有利于群众增收的产业和企业,制定鼓励大学生到企业见习的政策措施,加大就业性培训,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双语”教育,努力建设各具特色、能在全州起到示范引领的学校,全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快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用好山东、神华援建资金,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年内全面完成所有在建或新建的廉租房、公租房、游牧民定居房等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天然草地保护和封山育林等项目,抓好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研究保护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办法措施,严查破坏环境、滥采滥挖等违法行为。
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发掘区位资源潜力,尽快抓好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的城镇规划修编和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7.4%,突出特色,促进城镇个性化发展。在继续巩固和提高我县游牧民定居小区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向全县33个示范型、标准型和推进型小区推广。在游牧民定居小区全面推行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补贴制度,健全县城及乡镇所在地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试点县项工作推进力度,不断提高农牧区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将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少无畜户逐步搬迁至水电路“三通”地区,不断扩大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形成聚集效应。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力促农牧民群众增收。一是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扎实开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切实解决草场流转中不规范问题,有效维护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健全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各项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运行,形成有效的分配机制,发挥合作组织带动引领作用,使更多的群众通过集约化经营,合作社项目带动,实现持续增收。二是增加群众劳务收入。充分发挥县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的作用,根据热水煤炭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藏城核心区建设工地、藏城餐饮宾馆等领域实际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驾驶员、挖掘机操作、泥瓦工、石刻、唐卡制作、餐饮服务等培训课程,切实提高群众劳动技术技能,增加劳务人员输出,实现就近就业,保持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撰稿:陈胤文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