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刚察县2010年财政预算
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7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财政局

刚察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之 八
第 六 次 会 议 材 料
关于刚察县2010年财政预算
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1年1月12日在刚察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汪
尊敬的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完善“四区一带”发展格局和“三大经济板块” 建设方面,充分履行财政职能职责,全面落实积极的各项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促进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年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实现了收支平衡。
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956万元,完成预算的125.97%,比上年增长89.15%,增收11291万元。其中:中央收入完成13590万元,完成预算的109.06%,比上年增长76.56%,增收5893万元。省级收入完成1975万元,完成预算的102.65%,比上年增长50.42%,增收662万元。州级收入完成4290万元,完成预算的151.91%,比上年增长109.78%,增收2245万元。县级收入完成4101万元,完成预算的228.72%,同比增长154.72%,增收2491万元。全年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1万元,完成预算的262%,同比下降87.72%,减收936万元。其中县本级完成78万元,同比下降88.53%,减收602万元;全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6279万元,完成预算的403.97%,增支37306万元,增长128.76%;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6%,减支1010万元,下降95.01%。
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总财力66353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本级收入4101万元,税收返还补助收入57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308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35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21万元,调入资金9722万元。2010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6279万元,收支相抵,一般预算年终结余74万元。
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基金预算总财力13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53万元,县本级收入7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3万元,收支相抵,基金预算年终结余82万元。
2010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收入征管,财力规模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我们采取抓自有收入和争取上级专项支持并重的工作方针,全县财力规模逼近7亿元大关,比上年净增3.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2.47%,是继2006年突破亿元以来财力增幅最快时期。一是超额完成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任务。随着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等政策的实施,我县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高原海滨藏城建设项目、热水煤炭产业园区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等一系列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使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此,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采取建设工程税收源头控管等有效办法,做到应征不漏、应收尽收,2010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预算任务1808万元的2.27倍,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二是专项补助资金实现量的突破。紧紧抓住中央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时代机遇、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和中央扩大内需的现实机遇,协调各部门加大项目上报力度,竭力抓好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机遇变成资金。2010年财政预算内争取专项补助资金3.3亿元,增长近3倍,净增2.2亿元。
(二)加大民生资金投入,确保城乡统筹发展。继续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140%,占财政总支出的近70%。一是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资金1233万元,主要支持了农牧区集约化经营,村级组织运转,新农村牧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发展了村级经济,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二是进一步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投入资金14393万元,重点支持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建立健全农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和运转经费。三是加强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2759万元,主要支持了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兑现了药品零差价补助资金,保障了离休干部药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等工作,并支持开展农牧民健康档案调查,促进人民群众卫生健康。四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投入资金8715万元,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支持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牧区低保等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解决城乡低保户家庭和农村危房户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初步建立了融资平台体系。通过吸纳民营资本1000万元,省财政补助500万元,组建成立了刚察县置信信用投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通过县财政投入300万元,省财政投入300万元,搭建了刚察县支农融资担保平台;通过县财政投入20万元,省财政补助100万元,搭建了小额创业贷款担保平台。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使全县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财政拉动、企业推动、部门联动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财政补助和技改贴息项目,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拉动刚察县草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实施86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刚察县鸿湖大酒店实施近4000万元改扩建项目,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三是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和方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投入方式,融资贷款9300万元,支持县城二期供热项目、城镇基础设施、教育中小学校舍布局调整等工程项目建设。
(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依法理财更加规范。一是继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管理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乡镇,预算编制大部分细化到了“项”级科目并落实到了具体项目。二继续深化“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保障了农牧区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三是整体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开展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四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全年采购资金达到1164万元,节约资金11.69万元,节约率1.1 %。政府采购工作不断向阳光采购的方向迈进。五是认真推进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工作。争取中央及省级奖补资金370万元,县乡村自筹375万元,认真开展“一事一议”工作,促进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六是加强债务管理,将年度偿债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债务和资源对应管理,对举债融资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全年化解集中供热和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债务421万元。
(五)强化财政经营理念,理财思路不断创新突破。2010年财政总支出达6.6亿元,财政收支规模日益扩大。为使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一是对人员支出中的工资、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工伤保险基金等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直接支付;二是对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从项目招标、建设、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管;三是对教育、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和印鉴预留制;四是对粮食直补、城乡低保、农民养老金、汽车和家电下乡补贴等专项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补贴到人;五是认真开展了非税收入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治理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我们始终把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与抓财政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常抓不懈。一是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对各项实践活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负责、精心组织、贯彻落实。局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提升了水平,增强了本领。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在工作当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不“拍脑袋”,不搞“一言堂”,决策民主,办事公开,赏罚严明,努力创建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三是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财政业务、科学文化、法律法规等知识,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制度,狠抓落实,以工作实绩为检查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五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局党组会议事项工作制度和财政局财务管理等内部约束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规范干部职工行为。
总体看,今年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分行业来看,县级来自建筑安装业的收入1475万元,占总收入36%;热水地区的今年完成3311万元,其中营业税占总收入的32.41%。而建筑安装业收入多半是一次性收入,财政无后续财源,增长乏力。二是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虽然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近年来稳步增长,但总量依然偏小。而我县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高峰时期,有限的财力与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形成了巨大矛盾三是财政资金在使用上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监督检查力度仍然不够,财政管理与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2011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用好用活国家扶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全力支持全县“三大经济板块”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促进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我县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是:
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总财力2263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39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8%,增加73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717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56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714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4万元。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2630万元,比上年初预算增长37.94%,增加6223万元。一是人员支出13852万元,占总支出的61%。其中:在职人员工资7812万元、离退休费3011万元、年终奖励工资239万元、住房公积金864万元、医疗保险基金1496万元、助学金182万元、工会经费137万元。二是重点支出6814万元,占总支出的30%。其中:乡镇政权运转经费、维稳工作经费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24万元;政法专项经费、消防车辆购置费等公共安全支出125万元;教育布局调整贷款本息、扫盲经费、课改经费等教育支出1297万元;县乡文化体育活动经费、文化事业发展基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资金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8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见习和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1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零差价补助资金、地方病防治经费等医疗卫生支出310万元;集中供热贷款本息、高原海滨藏城基础设施建设等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05万元;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级一事一议专项补助资金、支农专项资金等农业支出797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套资金等住房保障支出395万元;农牧区公路养护资金、旅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其他支出354万元。三是日常公用支出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84万元,占总支出的6%。四是预备费680万元,占总支出的3%。2011年在确保当年收支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超收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努力增加对民生等方面的投入。
2011年基金预算收支安排50万元。
三、努力工作,确保2011年财政任务圆满完成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立足创新,狠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财政职能,力破发展难题。一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做好新增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支持新上一批重点项目,开发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安排项目工作经费,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热水煤炭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继续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财政政策措施,帮扶和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农牧业产业化、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三是着力提高融资能力。用好我县现有投融资平台和担保公司资源,加大融资力度,加快全县经济建设步伐。
(二)强化征管措施,力解增收瓶颈。坚持做大收入规模和提高收入质量并重。一是落实目标考核责任保增收。细化收入责任,加强协调,建立健全收入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收入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乡镇和部门协税护税的积极性,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项目税收监控保增收。对大的建设项目,安排专人跟踪管理;严格协税护税责任,各单位部门在办证、付款等环节,必须履行代扣税职责或凭税票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建设税收稳步增长。三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保增收。拓宽增收渠道。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三)优化支出结构,力保民生重点。一是确保工资和机关运转支出。及时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工资,及时拨付机关正常运转经费以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突发性事件经费,确保政权机关正常运转。二是确保民生重点支出。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三是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加强补贴资金监管。四是厉行节约,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依照定员定额等标准编制、核定单位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整合财政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四)实施精细管理,力求支出绩效。一是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积极开展财政财务检查,重点查处违规采购、隐匿财政收入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实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浪费与流失。三是继续推进绩效评价。加强对扩大内需、教育、农业、社保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紧紧依靠州上进一步抓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工作力量,拓宽工作领域,逐步将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的水利、环保、市政工程、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四是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有效整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电子政务等信息资源,进一步推进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将财政主体业务应用纳入一体化管理,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规范和有效。五是强化债务监管。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实行动态监测、评估和计划管理,根据建设发展需要和承受能力举债,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维护政府信誉。
(五)加强规范运作,力推改革创新。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研究逐步建立由公共财政、国有资本经营、政府性基金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将部门预算与政府绩效评估结果有机结合。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今年将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完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三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四是进一步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控制新债,逐步化解农村公益性建设债务;继续抓好村级一事一议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六)强化队伍建设,力争工作效率。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日常工作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提高财政职工队伍的政策法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更新知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爱岗敬业和精心理财的思想意识。加强财税信息化建设,逐步适应现代化办公要求,全面提高财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完成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依靠各部门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完成本次大会提出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