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2011年部门预算 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9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

 为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县人民政府《转发县财政局关于刚察县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通知》(刚政办〔2011〕113号),现将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2011年预算信息公开如下:
一、单位概况
  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县科学技术协会)机关行政编制为5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名。单位实有人员13人。
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下属单位主要有办公室、畜牧兽医工作站、草原监理工作站、农牧业技术推广站、农牧机械管理站、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县科技示范牧场。其中,根据刚察县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刚察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和刚察县青海湖生态保护与治理办公室。
二、主要职责
(一)监督执行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组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组织拟订申报科技项目计划, 指导实施科技促进农牧区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技术市场的建设
(三)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促进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政策,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相关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四)拟订科普工作规划,指导实施促进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科技保密政策,负责相关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评估和科技统计管理。
(五)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实施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
(六)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七)承担县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的职责。
(八)监督执行有关农牧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九)承担完善农牧区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指导实施深化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指导、监督农牧区土地(草原)承包、耕地(草场)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减轻农牧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牧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拟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十)指导主要农畜产品生产,组织实施促进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拟订农牧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配合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
(十一)促进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订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实施农牧业产业保护政策。指导农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大宗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畜产品品牌。
(十二)承担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依法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负责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指导农牧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负责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十三)组织、协调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草种、种畜禽(含胚胎、冻精)、农药、兽药、农机、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负责饲料生产企业设立条件和动物源性饲料安全卫生审查。开展兽医医疗器械和有关肥料的监督管理。依法负责渔船、渔机、网具的监督管理。指导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安全监理。
(十四)负责农牧业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导动植物防疫和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根据授权发布动植物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引进农作物种子(种苗)检疫审批工作。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执业兽医、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十五)承担农牧业防灾减灾的责任。监测、发布农牧业灾情,组织协调种子、化肥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十六)管理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运行,开展相关统计工作。发布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信息,负责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牧业信息服务。
(十七)拟订农牧业技术推广的规划和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组织实施农牧业应用技术研究、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牧业科技成果管理,组织引进先进技术,指导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负责农牧业动植物新品种保护。
(十八)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牧业、农牧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牧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十九)组织农牧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原、宜农宜牧滩涂与湿地以及农牧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指导实施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依法管理耕地质量。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渔事纠纷,负责渔船检验和渔政监督管理。
(二十)拟订并实施农牧业生态建设规划,指导农牧区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牧业、农牧区节能减排,承担指导农牧业污染源治理有关工作。指导生态农牧业、循环农牧业等的发展,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二十一)承担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和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草原防火的具体工作。
(二十二)拟订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提出扶贫开发有关配套措施建议。
(二三)对有关扶贫开发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贫困人口扶持对象的标准,组织开展贫困状况统计分析和动态监测工作。
(二四)组织实施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分配方案,监督管理扶贫资金的使用,执行信贷扶贫贴息资金的使用计划。
(二五)负责扶贫开发项目的筛选、审核和上报工作,负责信贷扶贫项目的推荐工作,监督检查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工作,承担扶贫开发绩效考评工作。
(二六)组织实施易地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和贫困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组织申报、认定并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
(二十七组织、协调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工作,组织指导县直机关的定点帮扶和社会扶贫工作,承担扶贫开发援助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责任,开展扶贫领域交流与合作。
(二十八)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
2010年畜牧业增加值为11784.73万元、2011年预计畜牧业增加值能达到12256.13万元,增加471.4万元,增长4 %;其中:农业增加值为2622.09万元,牧业增加值9186.61万元,林业增加值41.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406.3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0万元。
今年我局项目计划投入固定资产投资10000万元,其中2010年游牧民定居续建工程投资4500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725万元、2011年游牧民定居工程投资5742.6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3837万元、2010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续建项目投资204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204万元、2010年退还草地治理项目续建投资2999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2999万元、2011年退还草地治理项目投资3677.3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1651.31万元、2011年购机补贴项目投资240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240万元、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投资191.8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191.8万元、2011年设施畜牧业建设项目投资2100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2100万元、2011年整村推进项目投资579.92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320.936万元、2011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投资730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293.084万元、2011年州县财政支农项目投资66万元中完成固定资产66万元等,现已完成固定资产12628.13万元,完成任务的126%。
三、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7315元,比上年增长17%。
根据各乡镇统计的数据和县经管站实际调查,经测算,预计2011年我县农牧民人口达到29248人(其中农民:3670人,牧民:25578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63元,增长17.2%(其中农民人均收入为4259元,比上年增加842元,增长24.6%;牧民人均收入为7753.48元,比上年增加1098元,增长17%)。其中:全县青稞播种面积6016亩、增收230.24万元;油料作物46203亩、增收148.13万元;青饲料18653亩、增收17.17万元;牛出栏3.61万头、收入达到8303万元;羊出栏29.9万头、收入达到11960万元;羊毛1034吨、收入达到1434.4万元;酥油收入达2935万元;曲拉收入达1168万元;劳务输出人员5600人次,增收354万元等,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四、建设游牧民定居房1356套,开工率100%,竣工率80%以上,入住率达到50%;重点完成 “神湖佳苑”、“札玛新区”等游牧民定居房屋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
2011年建设游牧民定居房1126户,计划投资5742.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815万元,省级配套563万元,州县配套563万元,牧户自筹1801.6万元以上。1126户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已竣工989户,入住582户,入住率达52%。
2012年计划建房230户,投资117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75万元,省级配套115万元,州县配套115万元,牧户自筹368万元以上。至目前,由施工单位先行垫资,230户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已竣工96户。2011年、2012年共计竣工1085户,竣工率达80%。2011年定居房入住582户、2012年定居房入住96户,共计入住678户,入住率达50%。
五、年末母畜比例59.35%,仔畜繁活率82.82%。
今年截止到目前全县母畜存栏达60.8万头(只、匹),母畜比例为59.6%,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同比增加0.3万头(只、匹);繁活各类仔畜50.37万头(只、匹),繁活率达到83.2%,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同比提高0.4万头(只、匹)。
六、育肥出售羊15万只、羔羊12.5万只。
今年,全县共有牛羊育肥户3364户,育肥牛羊235581头(只),现已销售牛羊169409头(只),其中羊168375只、完成目标任务的113%,实现销售收入10831.78万元;全县育肥羔羊141423万只,出售羔羊126605只,实现收入5821.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2%。
七、严格执行刚察县项目管理办法,保证涉农项目建设质量。督促项目单位如数发放当地农民工报酬。
我确保涉农项目建设质量,我局今年严格执行刚察县项目管理办法,一是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工程建设合同、施工合同等,在合同中确定建设方式、建设结构和面积、工程性质、投资及付款方式等内容,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工程监理工作,重大项目全部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公司派员进行驻点各乡镇政府进行工程现场监理,及时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我局在项目管理中分派下属单位县草原监理工作站、畜牧兽医站、经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牧机械管理站及五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分别联点五乡(镇),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等情况,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了涉农项目的质量。为督促项目单位如数发放当地农民工报酬,我局今年从项目建设开始,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由县劳动监察大队缴纳农牧民工资保障金证明,否则不予不予拨款,有效地解决了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截至目前未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发生。
八、畜疫防治率达到100%。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继续巩固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防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绩效。全县春防工作共注射口蹄疫双价苗羊831960只,牛185227头,猪0型口蹄疫苗367头,猪瘟苗367头,猪蓝耳病367头;秋防注射口蹄疫双价苗羊6821645只、牛184172头、猪0型口蹄疫苗537头,猪瘟苗537头,猪蓝耳病956头;常规疫病免疫工作中共注射羊痘苗831960只,肉毒苗131619头,炭疽苗184379头(只),牛出败183974头,羊三联315082只,羊四联44191只。畜疫防治率达100%,完成目标任务100%。
九、稳步推进高原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完成畜产品加工园区及“六大基地”阶段性建设任务;加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和规范化管理。
(一)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海北州被立为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根据这一战略规划,年初州委确定了新海村、年乃索玛村、察拉村为三个示范点,通过整合资金投入3621.8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资金350万元、山东援建资金39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17.7万元、自筹1064.1万元),全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善、草畜平衡、科技推广须先、示范带动明显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通过一年的建设察拉村:该村已完成户籍畜草平衡档案的建立、完成草原生态治理鼠虫害防治2万亩,毒杂草防治2万亩;建立生态监测点3处;整合饲草料地800亩;完成订单饲草料180万公斤;建设集中育肥基地2处(2400平方米),贮草棚2处(200平方米),配套圈及饲喂槽;完成散建暖棚建设30处(含40平方米草棚及225平方米羊圈);土井完成15眼,无害化厕所建设完成60处;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1处;建设合作社办场所1处;完成科技培训200人次;完成年度建设总工程量的100%;新海村:已完成户籍畜草平衡档案建立,完成草原生态治理沙化型退化草地治理3.8万亩,鼠虫害防治2万亩,建立生态监测点3处;完成饲草料基地整合及租赁2000亩;发放注射栏12套;订单饲草料380万公斤;藏式旅游餐饮园已完成新建13间,改造2间,正在装修中;建设育肥基地3处2400、贮草棚400平方米及配套圈及饲喂槽;完成散建暖棚建设30处(含40平方米草棚及225平方米羊圈;完成村级道路建设7公里;残墙治理完成20公里;完成科技培训100人次;投资25万元,建设合作社办公场1处,完成年度建设总工程量的100%;年乃索麻村:该村已完成户籍畜草平衡档案建立,完成草原生态治理沙化型退化草地1.35万亩,狼毒草治理3万亩;建立生态监测点3处;发放注射栏12套;订单饲草料620万公斤;完成河道治理4.7公里;完成育肥基地2处1800平方米,贮草棚200平方米,配套圈及饲喂槽;完成散建暖棚建设20幢(含40平方米草棚及羊圈;从吉尔孟乡良种繁育基地引进藏系种公羊100只;完成围栏4万米、土井完成50眼,无害化卫生厕所100处,特色旅游业中购置帐篷3顶,配备了餐桌等厨房用品;完成管道维修36公里;建设合作社办公室1处;完成科技培训120人次;改造和新建房屋40处,完成年度建设总工程量的100%。
(二)全面完成畜产品加工园区及“六大基地”阶段性建设任务。严格按照2011年建设要求,全面建设“一个园区、六大基地”建设。“一个园区”建设中,A区:(1)牛肉干加工区总投资3420万元,其中加工车间投资600万元,购置设备300万元,沿街商铺1900万元,仓库、冷库、车库、化验室等500万元,排污系统120万元。建筑面积9018平方米,由江苏国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截至目前修建加工厂房已投资350万元,钢架安装完工,工程量达90%。正在设计“唐古拉山”和“西海” 牌牛羊肉的绿色包装。(2)扶贫加工车间(物流中心)总投资400万元。由青海省中山建设工程公司建设,建设库房276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投资400万元,压型夹心彩钢板安装完成,完成总投资的100%。(3)菜籽油加工区总投资441万元。由湟中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建筑面积为2412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46万元,围墙修建完成90%、年内全面完成。已设计“鑫海春” 牌精炼油的包装。(4)羊毛被加工区总投资160万元。由海北强泰建筑有限公司,建筑面积为990平方米。正在进行地基施工(加工钢筋)。(5)商住楼总投资660.9万元。由青海一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65万元,一层框架即将封顶,已完成总投资的25%。(6)园区道路总投资295万元,由青海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20万元。完成铺设压水稳层,正在铺设人行道花砖,完成总投资的85%,年内全部完成。(7)园区供水工程总投资3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3万元,新建管道2公里,现已全部完工。(8)园区配电线路工程930米,安装变压器4台,总投资30万元,由青海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设,配电线路工程正在与县电力局衔接,现已安装变压器2台,其余2台正在安装中,年内全部完成。B区:总投资为35000万元,其中:建设资金15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17.5%。由青海龙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新建牛羊肉加工车间1.2万平方米,冷库0.4万平方米,办公楼0.18万平方米。正在修建冷冻车间、屠宰车间的二层框架,加工车间的一层框架。
“六大基地”基地建设中,草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完成种植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10.97万亩。一年生牧草种植7.8万亩及多年生牧草种植3.17万亩种植收获由各乡镇负责,于2011年4月底开始种植,6月25日种植任务全面完成;9月20日开始收割,截止2011年10月30日收割全面结束。二是饲草料种植试验示范田建设情况。从2011年5月26日开始,刚察县农牧机械管理站在县科技牧场耕地和黄玉农场退耕还林地实施饲草料种植试验示范田各200亩。三是饲草料加工厂建设情况。共投入资金54.31万元,全县共建立饲草料加工厂3个:沙柳河镇吉腾福利饲料公司,沙柳河镇尕曲村德龙农机专业合作社饲料加工厂,沙柳河镇潘保村隆达农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饲草料加工示范点,并为3个饲料加工厂配备粉碎机、饲料压块机、饲料混合机、饲料颗粒机各一台,共12台套。四是草产业基地饲草料种植收获机收队建设情况。全县已组建9个饲草料种植收获机收队,其中:吉尔孟乡1个,刚察县天利源高原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机收队;泉吉乡2个,刚察县恒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机收队、泉吉乡新泉综合发展服务合作社机收队;沙柳河镇3个,刚察县德龙农牧机械租赁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收队、农牧机械管理站机收队、沙柳河镇河东村富民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机收队;哈尔盖镇3个,刚察县哈尔盖镇贡公麻村仁青农机具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收队、刚察县哈尔盖镇国财农机具租赁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收队、农机大户扈成武机收队。以上机收队通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按50%给予补贴,共新购置机械设备4台套(拖拉机,割草机,打捆机),并根据现有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增添了牧草收获机械、收割机4台套,青贮饲料收获机4台套。总计共投入资金130万元,其中:购机补贴资金50万元;自筹80万元。目前:全县共收获饲草2.45万吨,其中:一年生牧草1.95万吨、多年生牧草0.5万吨;全县共完成饲草料1.9万吨,其中:颗粒饲料及草块0.15万吨,青稞秸秆饲草0.27万吨,油菜秸秆饲草1.34万吨、青燕麦草0.14万吨。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今年在哈尔盖镇果洛藏休麻村以人居环境、建设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种植优良牧草、草畜平衡、毒杂草治理、草原有机肥实施等方式,完成绿色畜产品基地1处。一是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按照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设计,集中建设定居房屋2幢,目前整体已全面完工。二是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为了实现示范户的规模化养殖,今年已完成建设羊用暖棚720平方米,同时配套畜圈600平方米,在远离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地方建设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场1处,600平方米。三是改良草场情况。在弃耕地上种植一年生年生优良牧草343亩,种植多年生优良牧草341亩;在示范户草场内,确定划区轮牧草场1600亩,完成围栏修补10000米;按照《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的要求,加大规模养殖区环境治理力度,2011年采用低毒、无残留药剂清除草原上毒杂草1万亩,采用生物药剂防治草原鼠害3万亩,防治草原蝗虫3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今年在吉尔孟乡秀脑地区投资221万元,建设占地4万平方米良种繁育基地一处。其中,修建办公住宿用房8间,210平方米;配种室3间,80平方米;标准化暖棚6处,每处240平方米,共1440平方米;饲草料棚一处120平方米;氨化池一处70平方米;隔离圈一处200平方米;铁艺围栏600米;牛羊圈墙370米;牛、羊防疫注射栏(圈)各一处;供水管道150米;硬化路180米;架设照明电线300米;消毒池9平方米。繁育场现有一级繁育母羊200只;一级种公羊100只;一级种公牛50头;拥有草场2000亩。截至目前,基地已经鉴定选育出一级种公羔羊800只、一级种公牛130头。目前,该基地正在积极申报省级良种畜推广基地。牛羊育肥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完成建设(培育)牛羊集中育肥基地28处,新建高标准暖棚175幢,配套土井50眼、活动式注射栏40套、储草棚1640平方米,草料加工方120平方米,防疫室等620平方米和畜圈3520米、饲喂槽350架、高产饲草料基地3600亩、混凝土地坪7200平方米等,加上原有的暖棚178幢,暖棚数量达到353幢42360平方米。其中:部分基地已投入生产;预计通过28个育肥点,全县牛羊育肥规模可达25万头(只)以上。完成目标任务的100%。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建设:物流基地在热水地区,交易大棚、道路硬化年度建设工程全部完成;2011年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完成竞拍“大白毛”417.8吨,其中:哈尔盖镇60吨、沙柳河镇82吨、伊克乌兰乡80吨、泉吉乡116吨、吉尔孟乡79.8吨。科技培训基地建设:截至目前,通过优良畜种养殖推广示范区、绵羊舍饲育肥技术推广示范区、饲草料加工技术推广示范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区、牧草引种试验示范区等5个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现已举办了农牧民科技培训班三期,参加的农牧民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有160人,为我县今后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各村因村制宜,分别成立了以生态畜牧业、牛羊育肥、畜产品销售、牧家乐、饲草料加工等各具特色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7个。其中,畜牧业专业合作社72家,占合作社总额的82.9%,种植业6家,占合作社总数的6.9%;加工业2家,占合作社总数的2.3%;农机服务为3家,占合作社总数的3.4%;牧家乐2家,占合作社总额的2.3%;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1家,占合作社总额的1.1%;标本制作专业合作社1家,占合作社总额的1.1%,全县5个乡镇31个村全部覆盖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也涌现出了一批独具特色,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如:哈尔盖镇察拉村夏格尔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该社注册了农畜产品商标“年钦夏格山”、“普氏原羚”,加工了方便糌粑、绿色羔羊肉等畜产品、制作了一大批动物标本。沙柳河镇新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牛羊育肥为主,开办牧家乐为辅,全力推进高原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角什科贡麻村扎木尔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利用本村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扎木尔”石刻工艺品的制作,有效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泉吉乡宁夏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瓦颜山、蓝木措”等商标,进行酥油、炒面、曲拉等畜产品套装的精加工和“桑料”的加工,在积极推进本村集约化经营的同时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2011年为进一步规范建设我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县委、县政府确定了6个专业合作社作为州级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进行重点规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刚察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刚察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考核评分表”,并确定10个专业合作社作为县级示范社,精心规范打造。目前,各规范化建设的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规范,如账务台账、各类制度建设、利益分配等为进一步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增强天然草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根据青政办(2011)11号文件精神,我县自2011年2月起,开始本县境内的草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前期工作,经过数月的努力,该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县按照《青海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对以承包草原并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户逐户进行了调查核实,通过这次调查汇总我县共有牧户6489户(其中;县属5415户,三角城羊场679户,青海湖农场395户),人口31630人(其中;县属27576人,三角城羊场2375人,青海湖农场1679人),将夏秋草场联户承包的草场都已落实到户,同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图件、草原使用证情况就行了全面核实,建立和完善了承包资料,规范了档案管理。根据我县草场利用方式的实际情况,将利用时间短、生态脆弱、环境恶劣、不宜过渡放牧,中度退化的草场划为禁牧区,禁牧区域面积为460万亩,主要分布在我县的夏秋草场;其它草原全部进行草畜平衡,草畜平衡区面积为496.86万亩,并已完成电子录入工作。近期上报了《刚察县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草案)》,正在待上级部门审批,年内完成兑现工作。
十一、加强农牧业先进科技培训及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农牧民4000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3次以上,科普宣传不少于4次。
今年我局通过阳光工程、州县支农资金项目、雨露计划,培训合作组织营销人员、信息员、草原防治技术、民族歌舞、农机技术等技能1000人次;其次通过科技工作者引领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与开展技术服务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及农牧民实用技术科技培训等共完成了4268人次的科技培训工作。截至目前输出人数达4545人,劳务收入达1928万元。利用春季防疫、拖拉机检审验、防火设备检查等为契机,全面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次,科普宣传6次,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万余份、宣传册1000册、悬挂横幅12条等,全面完成经济指标任务。
十二、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稳定脱贫1500人。
2011年,刚察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在哈尔盖镇察拉村、沙柳河镇红山村、伊克乌兰乡尚木多村、亚贡麻村、泉吉乡宁夏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579.92万元(国家投资320万元),其中察拉村、红山村、尚木多村、宁夏村建设商铺楼2400平方米,脱贫351户、1147人;亚贡麻村建成羔羊育肥基地,暖棚10幢、育肥基础羔羊1230只,脱贫123户、357人。以上合计,共脱贫474户、1504人。完成目标任务100.3%。
十三、实施好环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完成草原病虫害防治工作。
今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实施顺利,其中:2009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地下鼠第三次防治中完成防治面积179.4万亩;2010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地下鼠第二、三次防治完成地下鼠防治100.65万亩,沙化治理7.1025万亩、黑土滩治理4.65万亩; 2011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共完成黑土滩治理19.5万亩、毒杂草防除40万亩。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总投资191.8万元,禁牧围栏8万亩、补播0.4万亩,现已完成禁牧围栏8万亩,围栏长度16万米。
在哈尔盖镇、沙柳河镇防治草原毛虫25万亩,项目总投资47.5万元、完成总任务的100%。完成蝗虫防治15万亩,总投资28.5万元、完成总任务的100%。项目建设已通过省级验收。
十四、加强草原防火宣传和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过火面积50亩以上的火灾。
为了做好2011年度草原防火工作,首先形成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草原防火办公室设于县草原监理工作站。全县共有县、乡、村防火机构56个。与县、乡、村、社牧户分别签订《草原防火责任书》和草原防火合同6450份。各级防火机构的领导成员实行分区包干、任务分解、层层落实,做到了全民动员,共防火患。其次是开展了多层次、大范围的宣传活动。一是加强宣传工作是防止草原火灾发生的有效措施,我局从实际出发,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青海省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二是加强检查和督查力度,确保措施到位,进入防火期以来对全县辖区四乡一镇以及各厂矿单位的防火工作落实情况先后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①责任书签定情况;②防火值班情况;③防火值班电话开通情况;④扑火队落实,组织情况;⑤扑火工具落实情况;⑥防火宣传工作;⑦防火嘹望台的建立情况。三是加强火源管理和火情动态监测,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下达,保证信息畅通。四是严格按照《青海省草原防火条例》的要求,在重点防火期内,乡、村设置火情了望台和防火隔离带,对各乡、村防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思想、组织、责任、措施四落实。
2011年度草原防火期内共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县、乡、村召开防火会议400余次,参加人员达8000多人次;张贴标语400余条,办黑板报6次,县乡树立防火宣传牌15个。截至目前2011年未发生一次草原火灾。完成目标任务100%。
十五、加大湟鱼资源保护力度,不发生重大盗捕湟鱼案件。
今年,我局在产卵期、明水期、冰封期间,从各渔政检查站、森林派出所抽调人员组成封湖育鱼宣传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在各乡镇农场和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宣传。共出动警力560人(次),共计发放藏汉宣传材料1320余份,告诫书60余份,签订不非法捕捞、贩运、销售青海湖湟鱼保证书60余份,张贴省封湖育鱼通告30余份,查获案件15起,处罚15人,抽取胶丝挂网600余条,并将1000余斤捕获湟鱼进行了放生或销毁。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群众保护资源的自觉性。在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与各部门、县属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了无偷捕、贩运湟鱼等违法行为责任书,使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在湟鱼产卵河道及环湖区域设渔政检查站3处,组织流动检查组2个,督查组1个、后勤保障组1个、路查组2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采用“水上抓、岸上堵、市场管、路上查”的措施,开展湟鱼保护工作。至今未发生重大盗捕湟鱼案件,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十六、加强生猪、牛羊屠宰场的监管,开展畜产品产地检疫和集中检疫;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不少于6次。
一是加强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工作为强化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安排7名检疫人员对生猪屠宰点、牛羊肉经营店进行检疫。同时不定期的对饲养场、屠宰场、动物和动物产品运载工具等场所实施消毒,做好查证验物、运载工具消毒等工作,截至目前产地检疫羊14.5万只,牛3.26万头。二是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治理、农畜产品投入品打假专项治理、引进仔猪、雏鸡专项整治、生鲜乳抗生素残留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在食用农畜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活动,共检查奶牛养殖户10家,抽查生鲜乳5kg; 检查生猪112头;肉类产品250kg;饲料500kg;签订兽药经营承诺书11份;共出动检查次数28次;参加执法人员81人次;出动车辆44车次;检查生猪537头;发放宣传材料1500份;检查养殖场(小区)11家。在检查未发现从有问题省区引进生猪和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现象。三是检疫人员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使用和管理动物检疫执法证章标志,未发现不规范使用票证、伪造、涂改、买卖证章和只收费不检疫等违法行为。
十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百企联百村”项目建设。
在“百企联百村”项目建设中配合有关部门在泉吉乡完成拆除国道315线及环湖西路沿线土羊圈42处,落实并分发青海牧区新帐篷69顶,羊圈改造16处,新建羊圈24处。公路沿线更新立柱4500根、围栏3.5万亩等,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十八、认真开展“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组织到位。及时成立了“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督促、检查和具体指导等日常工作;二是责任到位。对活动各阶段工作进行明确,对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认识到位。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员发动。要求各单位认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加深对“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专项整治活动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统一了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四是要求到位。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做到学习动员求全、剖析问题求准、整改提高求实;五是督促检查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全县活动安排,加强工作督导,确保“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专项整治活动工作落到实处,树立良好的农牧队伍形象。
十九、认真受理来信来访,案件办结率达到90%以上。
至今未发生群体性越级上访及各类来信来访事件。
四、预算收入分析
  2011年收入安排1883.052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883.0523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支出安排1883.0523万元,其中:用于工资福利支出85.866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1.5644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4.6212万元,项目支出1771万元。                  
    附表:1、2011年部门预算收支总表
       2、2011年部门财政拨款支出总预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