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孟乡政府2011年部门预算公开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0日
消息来源:吉尔孟乡政府
为了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县人民政府《转发县财政局关于刚察县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通知》(刚政办〔2011〕113号),现将吉尔孟乡政府2011年部门预算信息分开如下:
一、单位概况
吉尔孟乡政府现有乡属单位6个,干部职工74人(其中:见习岗位10名,公益性岗位17名)。乡政府与综合服务中心、司法所及水管所联合办公。乡政府机关有公务员10名,乡政府乡长1名,副乡长4名。
二、主要职责
乡政府基本职能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活好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牧区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牧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牧区市场的监管,组织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牧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牧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为农牧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牧区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牧区社会矛盾,保持农牧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牧区稳定。四是推动农牧区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牧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同时,履行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等行政职责。
三、2011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及措施
2011年, 乡委、乡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争求意见,结合本乡实际,认真谋划确立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以打造优良畜种繁育为特色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因势利导,推进向阳村整体异地搬迁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为我乡经济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确保了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完成。
(一)突出“四个发展”主题,经济平稳运行。预计全乡实现畜牧业增加值4432.13万元,同比增长4.08%,完成目标任务。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总增牲畜8.74万头(只、匹),总增率为47.55 %;出栏牲畜8.67万头(只、匹),出栏率为47.18%;仔畜成活8.91万头(只、匹),繁活率为82.3 %;成畜损亡0.17万头(只、匹),损亡率为0.95%。育肥出售牛羊5.73万头(只),实现销售总收入2659.87万元,全面实现目标任务。通过“大白毛”集中拍卖活动,成功拍卖大白毛79.8吨,为群众增加收入达 4万元。预计年内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8457.86元,同比增长17.86%,完成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和各项防疫措施,强化基础免疫,加强检疫监督,有效防止了各类疫病的发生,防疫密度达到100%,免疫率和上市动物产品检疫率均达到100%。农牧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工作得到加强,年内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按照畜牧业集约化经营工作要求,力争实现集约化提质扩面。一是继续巩固提高集约化经营工作成果。全乡各村通过牛羊入股经营、土地、草场租赁经营、牛羊委托经营,整合草场6.94万亩、牲畜1.24万头只、耕地1080亩。共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组织9个,成员400余户。完成向阳村标准化育肥场1处、牛羊半舍饲育肥场2处,暖棚7200平方米。牛羊良种繁育场1处,白藏羊核心群30户、能繁母羊6000只、一级种公羊180只,牦牛核心群20户,能繁野血牦牛400头、1/2野血牦牛24头。二是以科技助推生态畜牧业发展,继续发展和壮大良种繁育工作,通过技术鉴定和引导工作,在秀脑地区建成藏羊、牦牛良种繁育中心,组建藏羊、牦牛核心群,并修建牛羊育肥暖棚,同时聘请县乡农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各合作社开展手把手现场指导活动,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重点加强了对合作社成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同时,针对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与县就业局联系,对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各村还结合游牧民定居工程等项目建设,与用工单位协商,组织群众到建筑工地务工、挖虫草等方式增加收入。年内科技培训1362余人,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573人,脱贫343人。项目工作得到加强,项目涉及城镇建设、农牧业、水利、电力、交通、等多个重点领域,小城镇建设按照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建设的标准要求,铺设乡政府驻地街道道路2公里,修建人行道1200平方米,绿化带1200平方米,架设街道路灯8杆。临街铺面粉刷藏式装饰40户、2000平方米。村级道路建设科学规划,修建了秀脑休麻村“直合门”地区8公里和“木拉”地区14公里村级道路。修建日芒村谢祁贡麻至托龙休麻地区8.5公里村级道路,总投资达240余万元。水利建设争取实施土井乡项目150眼,解决了600余人,3000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项目总投资90万元。电力建设通过实施秀脑寺地区大电网覆盖工程,8月中旬秀脑寺地区实现通电,使周边40户牧户、210人受益,发放太阳能设备314套。公租房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29.7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2316平方米,其中:新建32套1164平方米,职工宿舍改造36间,共计1152平方米。截至目前,36间职工宿舍改造已全面完成,新建职工宿舍已开工建设。
(二)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今年我乡在游牧民定居房建设、文教卫生、社会保障、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取得了新的进步,全乡社会稳定、农牧民安居乐业。
一是定居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乡加强了游牧民定居房建设,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190户,项目总投资1192万余元,定居工程开工率达到100%,其中155户、5580㎡已整体完工,基础完工8户,基础开工备料27户,整体完工率达到81.57%;牧户自筹资金到位率100%;同时,全面实施乡游牧民定居集中小区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制定完善了《吉尔孟乡游牧民定居小区标准化示范建设方案》、《游牧民定居小区管理公约》及小区卫生治安管理等方案和制度,以此保证小区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了乡游牧民定居点哈龙人家小区水、电、路、围墙和卫生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使游牧民定居集中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面貌整洁。积极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今年,按照县政府有关全县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的相关要求,全乡共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150户,涉及全乡5个行政村,项目于今年5月中旬陆续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截至目前,150户已全部竣工,50%的房屋实现入住。
二是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今年,我乡把国道公路沿线3村列入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整顿重点村,共拆除残壁断墙2000多米,清理填没垃圾死角5处,处理生活、建筑垃圾50吨,通过街道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乡政府驻地街道和国道沿线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突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真研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了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联点领导抓配合的联动机制,有效的处理了草场纠纷等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纠纷问题。受理矛盾纠纷7起,排查7起,排查率达100%,年内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举办法制培训班2期,参加群众74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全力做好了全县和全州“两会”和“国庆”期间的维稳工作,未发生一例治安案件及群体上访事件。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井然,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保障,社会呈现安定、和谐、稳定良好局面。同时,乡委、乡政府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吉尔孟”创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年内与各村、各寺院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草原防火责任书》等目标管理责任书,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是教育、文化、计生、民政、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工作不断加强,积极配合全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实现吉尔孟地区学生安全转移。年内按照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要求,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为组长,主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学校校长、教务主任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生转移工作方案,9月5日严格按照学生转移方案,乡政府雇佣客运车辆对学生进行分批转移,实现了全校师生的安全转移。加强“两基”迎国检工作,“两基”指标达到国检标准。同时,立足实际,结合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对学前教育维修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为提高学前教育办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投资40万元,建筑面积270平米的乡级文化站将于11月底建成;以挖掘藏民族文化资源为切入点,组织群众参加了2011年青海湖圣水沐浴节群众民族服饰展演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配发放太阳能设备413套,解决了边远农牧群众用电、收听广播、观看电视难得问题。参加了全县职工篮球、歌咏等比赛,提高了全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出生人数为69人,人口出生率为18.86‰,计划生育率100%,避孕及时率90.9%,婴儿死亡1例,无孕产妇死亡;重点人群三查率为93.75%,一般人群三查率为95.33%,随访率100%。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药品“两网”建设,全乡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民政工作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目标。全乡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62户、309人,五保户25户,25人,全部列入医疗救助对象,低保金和五保供养金足额发放到位。全年发放救灾面粉30吨,帮扶资金1万元;18岁以下单亲家庭享受生活补贴人数为56人;危房改造63户(其中补助无能力缴纳自筹款的牧户3户,11万余元);异地搬迁项目房60户,补助资金96万元。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全乡农牧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人数为3256人(其中:低保户155户303人,五保户25户25人,独生子女51人,双女户46人),截至目前参合人数为3256人,参合率100%;全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参人数为115人(其中:低保户84人),参保率为100%。年内门诊报销药费5.87万元,截止10月底县级住院费用14.3万元。全乡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35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237人),参保率达86.6%,共收缴参保金16.85万元。237名老龄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金都按月足额发放到位。
(三)突出重点,全面抓好草原生态奖励政策落实。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深入全乡5个行政村,扎实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调查工作,对全乡草场进行了全面统计,调查数据全面上报县农牧部门备案。同时,进一步加大衔接、协调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切实加强草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暖棚舍饲育肥项目、饲草料基地建设,增加牧户圈窝种草面积,大力发展后续产业,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四、预算收入分析
2011年收入安排829905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829905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支出安排829905元,其中:用于工资福利支出287820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5464元,商品和服务支出35061元,项目支出4715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