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刚察县2011年财政预算
执行结果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7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财政局
刚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之六
第 二 次 会 议 材 料
关于刚察县2011年财政预算
执行结果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2年1月 日在刚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魏明久
尊敬的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结果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结果
2011年,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三届一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充分履行财政资金引导的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各项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促进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年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实现了收支平衡。
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302万元,为预算的142.04%,比上年增长68.23%,增收16346万元。其中:中央收入完成18191万元,为预算的107.85%,比上年增长33.86%,增收4601万元。省级收入完成7206万元,为预算的316.33%,比上年增长264.86%,增收5231万元。州级收入完成5278万元,为预算的120.26%,比上年增长23.03%,增收988万元。县级收入完成9626万元,为预算的198.92%,同比增长134.72%,增收5525万元。全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96995万元,为预算的319.88%,比上年增支30716万元,增长46.34%;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64万元,为预算的1336.36%,比上年增支1711万元,增长3228.3%。
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本级收入9626万元,税收返还补助收入59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198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3716万元,调入资金975万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96995万元,收支相抵,一般预算年终结余40万元。
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基金预算总财力194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921万元,县本级收入94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64万元,收支相抵,基金预算年终结余182万元。
二、2011年财政工作的特点
2011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认真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支持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回顾总结2011年以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促进税收稳步增长。今年以来,
我们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意图,着力打好财政收入的攻坚战,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地方财政收入跨越增长。随着我县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高原海滨藏城建设项目、高原现代畜牧业示范点建设项目、热水煤炭产业园区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全县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此,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挖掘增收潜力,加强税收源头控管,做到应征不漏、应收尽收,2011年实现税收收入8824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91.66%。比2010年增收5283万元,增长149.16%。
(二)加强资金争取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上级财政支持稳定增长。紧紧抓住中央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时代机遇、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和中央扩大内需的现实机遇,协调各部门加大项目上报力度,提早拨付项目前期费,落实项目争取措施,借力推动全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全年拨付项目前期费160万元,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机遇变成资金支持。2011年争取专项补助资金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倍,净增2.9亿元。二是奖补资金明显增长。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00万元、教育投入绩效考评奖补资金300万元、清理化解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债务奖补资金233万元、支农绩效考评奖补资金40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的支持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近72.38%。一是紧紧围绕“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增强财政支出预算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均衡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发放、政法机关正常运转、重点支出优先保证、法定支出正常增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中公共服务支出7637万元,比上年增长3810万元,增长99.55%。二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资金重点向““三农””倾斜,在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落实资金1.7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9.1%,主要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生态畜牧业示范点、生态保护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牧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项目。三是增强社会保障投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年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758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82%,主要是农村危房改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县级配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五保户补助、高龄老人补助、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四是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拨付民生工程方面的资金1.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1.34%,主要是廉租房、游牧民定居、棚户区改造、小城镇建设等。五是继续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在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方面投入资金7447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36%,主要是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贷款本息等支出。六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提升农牧民卫生保健水平。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等方面投入资金517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81%,主要是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0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53万元、医疗保障资金2634万元。
(四)做好重点产业扶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2011年6月经省金融办批准,通过吸纳民营资本1000万元,省财政补助500万元,组建成立了刚察县置信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共为我县4家企业提供担保业务4笔,贷款金额3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通过整合国有破产企业资产9985万元,县级投入资金2565万元,注入省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50万元,使刚察县鑫湖国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增资扩股规模达到四类融资平台标准,注册资本达13000万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搭建了资金融资平台。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财政拉动、企业推动、部门联动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支持热水煤炭产业园区、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加工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热水煤炭产业园区和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加工园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2011年热水地区上缴各类税收6340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65.86%。
(五)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管理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乡镇,预算编制细化到了“项”级科目,并落实资金具体用途。二是继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保障农牧区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根据省州财政安排,制定了《刚察县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刚察县沙柳河镇作为试点乡(镇),已全面开展了乡(镇)财政改革试点工作。三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资金的全覆盖。2011年通过国库支付系统拨付资金达9.7亿元,资金的支付的及时率、安全性大大提高。四是继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方式。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全年采购资金达到1083.7万元,节约资金115.8万元,节约率达9.65%。政府采购工作不断向阳光采购的方向迈进。五是认真推行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工作。扩大一事一议项目覆盖面,按照农民自愿、财政奖补、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的原则,积极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快了农牧区公益事业的发展。六是实行财政专户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共清理专户10个、新开设财政资金专户1个、保留帐户14个,清理各类资金3717万元,有效的加强了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七是扎实开展财绩效综合考评工作,及时成立刚察县财政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绩效考评工作已深入财政资金拨付、使用、监督的各个环节。八是做好部门预算公示工作,已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全县138家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公示内容涉及预算单位人员工资、日常经费、专项经费。提高了部门预算的公开透明性。
(六)转变财政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理财水平。2011年财政总支出9.69亿元,收入近1亿元。财政收支规模日益扩大。为使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一是对人员支出中的工资、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工伤保险基金等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直接支付;二是对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从项目招标、建设、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管;三是对教育、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专用资金实行报账制和印鉴预留制;四是对粮食直补、城乡低保、农牧民养老、汽车和家电下乡补贴、草原生态保护等专项资金采取“一卡通”、“一折通”的形式直接补贴到人。2011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8333.48万元;五是认真开展了非税收入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财政专户资金”治理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总体看,2011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税源基础薄弱,财源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受市场波动和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缺乏支柱税源,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难度较大;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未得到有效缓解,民生保障的力度有待加强。事关保稳定保增长和民生福利方面的刚性增支大幅增加,与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民生保障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预算的执行力有待加强,规范财政管理和加强监督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
三、2012年财政预算预算收支草案
2012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用好用活国家扶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全力支持全县“三大经济板块”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我县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是:
预计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总财力3279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34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8%,增加172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004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479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888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5万元。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2799万元,比上年初预算同口径比较增长39.26%,增加9246万元。一是人员支出15649万元,占总支出的47.71%。其中:在职人员工资8835万元、离退休费3631万元、年终奖励工资313万元、住房公积金1071万元、医疗保险基金1780万元。二是州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14401万元,占总支出的43.91%。三是日常公用支出和公用取暖费1765万元,占总支出的5.38%。四是预备费984万元,占总支出的3%。2012年在确保当年收支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超收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努力增加对民生等方面的投入。
2012年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156万元。
三、2012年应做好的工作
2012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根据确定的财政工作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化疑解难,积极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实现年度预算收支任务。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充分发挥财政宏观引导的职能作用,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综合运用财政政策杠杆支持经济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努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加强交通、水利、公共事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吸纳、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向市场前景看好的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倾斜,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培植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四是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是规范担保公司及融资平台健康有序发展,扩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二)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保障财政收入增长。
在大力培植财源的同时,不断强化收入征管,建立健全稳固的税收增长机制,严格依法征税,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增强地方财政可支配财力。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特别是各种基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要全部纳入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防止乱收费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组织收入水平,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组织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财政收入的局面。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界定财政保障范围,努力压缩会议费、接待费、招待费等一般性支出,控制行政成本,缓解财政资金供需矛盾。二是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健全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努力实现教育经费支出“三个增长”的基本要求。巩固和完善农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成果,建立健全助学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确保就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着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建立起城乡衔接、基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民生保障,确保低保对象、贫困对象应保尽保,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支持公共卫生及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统筹规划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构建统一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各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五是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保障文化事业建设,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民族“文化经济”。继续安排财政资金,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和城乡基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六是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加快推进交通、农村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综合效能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好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石油价格补贴等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七是支持科技事业发展。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技事业整体水平。确保科技资金投入逐年增长。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村牧区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财源建设工程,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县级财政实力。二是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现代高效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综合开发能力,加强农牧业和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生产和生活条件。三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整粮食综合补贴办法,及时兑付家电下乡、退耕还林补贴资金,促进农牧民增收。四是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重点支持农村道路、电力、村庄规划、小城镇建设、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交通、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五是推进各项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乡财县管”体制,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化解农牧区公益性债务途径和办法。强化乡镇财政就地监管职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提高乡镇理财能力,努力压缩乡镇机构行政运行成本。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服务质量。
一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国库资金动态监控机制。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集中采购行为,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将政府采购范围从单纯的货物类采购延伸到服务和工程类采购,提高政府采购资金节约量。四是认真推进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实行“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农牧民开展筹资筹劳工作,加快新农村牧区建设步伐。
(六)转变资金管理方式,实现财政科学管理。
一是继续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重点项目的监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增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透明度,做好“财政专户”管理工作。完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维护财经秩序。建立健全会计诚信机制,提高会计行业社会公信力。二是完善财权运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决策、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相分离的监督制约体系。三是推进“阳光财政”建设。逐步建立财政信息和资金分配公开制度,增强政府理财的透明度。四是加快财政金财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建设,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加快财政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五是拓宽财政绩效考评面,完善以项目资金为主的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七)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增强财政干部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发扬求真务实、为民理财、热情服务的工作作风。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程,促进财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五是抓好全员岗位培训工作,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按照财政干部岗位资格制度的要求,以提高财政干部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和岗位资格考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为构建和谐刚察作出更大贡献。
各位代表,实现刚察快速发展对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完成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依靠各部门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本次大会提出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