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
2012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2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

为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县人民政府《转发县财政局关于刚察县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通知》(刚政办〔2011〕113号),现将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2012年预算信息公开如下:

一、单位概况

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县科学技术协会)机关行政编制为5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名。单位实有人员17人。

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下属单位主要有办公室、畜牧兽医工作站、草原监理工作站、农牧业技术推广站、农牧机械管理站、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县科技示范牧场。其中,根据刚察县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刚察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和刚察县青海湖生态保护与治理办公室。

二、主要职责

(一)监督执行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组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组织拟订申报科技项目计划, 指导实施科技促进农牧区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技术市场的建设

(三)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促进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政策,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相关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四)拟订科普工作规划,指导实施促进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科技保密政策,负责相关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评估和科技统计管理。

(五)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实施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

(六)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七)承担县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的职责。

(八)监督执行有关农牧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九)承担完善农牧区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指导实施深化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指导、监督农牧区土地(草原)承包、耕地(草场)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减轻农牧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牧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拟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十)指导主要农畜产品生产,组织实施促进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拟订农牧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配合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

(十一)促进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订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实施农牧业产业保护政策。指导农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大宗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畜产品品牌。

(十二)承担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依法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负责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指导农牧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负责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十三)组织、协调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草种、种畜禽(含胚胎、冻精)、农药、兽药、农机、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负责饲料生产企业设立条件和动物源性饲料安全卫生审查。开展兽医医疗器械和有关肥料的监督管理。依法负责渔船、渔机、网具的监督管理。指导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安全监理。

(十四)负责农牧业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导动植物防疫和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根据授权发布动植物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引进农作物种子(种苗)检疫审批工作。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执业兽医、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十五)承担农牧业防灾减灾的责任。监测、发布农牧业灾情,组织协调种子、化肥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十六)管理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运行,开展相关统计工作。发布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信息,负责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牧业信息服务。

(十七)拟订农牧业技术推广的规划和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组织实施农牧业应用技术研究、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牧业科技成果管理,组织引进先进技术,指导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负责农牧业动植物新品种保护。

(十八)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牧业、农牧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牧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十九)组织农牧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原、宜农宜牧滩涂与湿地以及农牧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指导实施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依法管理耕地质量。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渔事纠纷,负责渔船检验和渔政监督管理。

(二十)拟订并实施农牧业生态建设规划,指导农牧区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牧业、农牧区节能减排,承担指导农牧业污染源治理有关工作。指导生态农牧业、循环农牧业等的发展,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二十一)承担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和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草原防火的具体工作。

(二十二)拟订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提出扶贫开发有关配套措施建议。

(二三)对有关扶贫开发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贫困人口扶持对象的标准,组织开展贫困状况统计分析和动态监测工作。

(二四)组织实施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分配方案,监督管理扶贫资金的使用,执行信贷扶贫贴息资金的使用计划。

(二五)负责扶贫开发项目的筛选、审核和上报工作,负责信贷扶贫项目的推荐工作,监督检查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工作,承担扶贫开发绩效考评工作。

(二十七组织、协调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工作,组织指导县直机关的定点帮扶和社会扶贫工作,承担扶贫开发援助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责任,开展扶贫领域交流与合作。

(二十八)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及措施

2012年我们要继续转变思想,在争取项目、加快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培训、拓展产业链、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等方面下大力气,坚定信心,团结一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变发展方式,科学谋划今年农牧业工作,着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
今年,我们农牧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及海北州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强科技保生产、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以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为方向,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农牧区改革为动力,加强农牧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农牧业科技的转化应用,不断强化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健全完善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着力提高农牧区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农牧业稳定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区和谐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加4%,农牧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1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亿元,暖棚覆盖率比上年提高10%,牛羊育肥出售达到25万头(只),羔羊育肥出售12.5万只,实现农牧民科技培训转移就业4500人,劳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全面实现集约化经营全覆盖、农畜产品加工全辐射、羔羊育肥基地全利用、游牧民集中房全入住、百里新牧区全启动的“五全”工作,全面建成“一个园区”、充分发挥“六大基地”的规模效应。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必须在扎实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一个园区”和“六大基地”建设,做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一)做好“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工作

2012年力争使入驻产业园区企业及特色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达到5家,使园区正式投入运转,确保2012年全面推出当地优势品牌。牛羊肉熟食加工方面:完成年生产“西海牌”精包装牛肉干1200吨,安排就业50人;争取年内生产牦牛奶600吨,安排就业15人;年加工“金银滩”牌羊毛被5万套,安排就业6人;年加工“鑫海春”牌精炼油1000吨,安排就业15人;完成雪舟三绒集团加工房改造,并投入生产,安排就业30人。按照“园区+企业(合作组织)+牧户(养殖大户)”的运作模式,确保牛羊肉订单销售任务。帮助入驻企业积极申报省、州级龙头企业,争取产业化资金项目扶持,加快特色产品加工品牌化创建。

(二)继续做好“六大基地”建设工作

1、良种繁育基地方面: 2011年底完成列入省级良种畜推广基地,并于2012年完善基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向周边地区推广基地良种畜1000头(只),逐步在全县每个乡镇建立一个良种繁育推广点,提高种畜体质,打造白藏羊品牌,同时,建立白藏羊示范户(示范村)奖补机制,大力推进白藏羊和藏牦牛的推广发展。加强吉尔孟乡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扩大良种养殖规模,确保核心群良种母畜分别达到3000头和8000只,并依托良种补贴政策,积极向周边地区及集约化经营村推广良种,年内推广种公羊2000只,种公牛200头,切实推动畜牧业良种进程。

2、绿色产品加工基地方面:2011年底前完成牛羊粪便无害化有机肥标准鉴定,2012年再建立1个绿色畜产品基地和9个无害化有机肥处理点,确保有机肥产量达到500吨和争取向内地订单销售工作。逐步将全县纳入到绿色基地范围,为今后打造绿色产品品牌打好基础。

3、牛羊育肥基地方面: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2年再建立10--15个规模化育肥点,今后设施暖棚建设以集中为主,力争使我县订单牛羊销售达到20--30万头(只),羔羊育肥达到12.5万只。

4、草产业基地方面:在投资扩大原有三个草产业加工点的基础上,2012年再着力建设1个年产达到1万吨的饲草料加工基地;保证全县10.97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加大青燕麦种植面积,缩小油菜的种植面积,并确保6个(包括3个已建)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饲草料需求任务。结合人工种草项目,在重度退化草场,建立多年生人工种草示范田,逐步建立环湖饲草料储备基地目标。

5、科技培训基地方面:围绕高原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建设及适应当地实际需求,重点以提高劳动技能培训为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基地培训农牧民达到1000人,进一步拓展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就业率达到50%;力争2012年在培训基地建立标准化蔬菜温棚实训示范点一处。着力挖掘本县能人,聘请他们到培训班讲课,加大本地特色产业壮大;加大对游牧民定居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结合游牧民定居标准化建设,对定居集中点剩余劳动力进行统计,并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通过藏区扶贫产业化建设项目,培育集中小区后续产业基地,逐步引导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发展,使牧民住的稳、有产业、能增收。依托科技培训基地,争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达到30%以上,转移劳动力达4500人次。深入扎实“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活动,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宣讲政策,努力在支农帮扶、化解矛盾等方面多做工作,切实抓好科技富农工作。

6、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方面:2012年底,完成3—5个村级专业合作社(标本加工、掐丝唐卡、嘛呢石刻、民族服饰、蘑菇、人参果加工等)入驻园区并投入生产,完成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任务,并力争开展检测服务工作。

二、深入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及集约化经营工作

(一)以集约化经营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奖补机制为基础,引导广大农牧民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舍饲、半舍饲养殖育肥,将三个生态畜牧业示范点打造成不同功能的专业化示范村,2012年在宁夏村结合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建立牛羊分区管理养殖示范点;对综合条件较好、有优势的贡公麻村以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成全县一流的生态畜牧业标准化示范村;在吉尔孟秀脑秀麻村结合牦牛、白藏羊繁育示范基地,全面进行白藏羊、藏牦牛选育,全力打造选育基地建设。争取在3个示范村实施母畜补贴政策。

(二)做好生态畜牧业示范村的“提标扩面”工作。对已实施的示范村、启动村、建设村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切实巩固成果,加大对已组建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约化水平,强化科技服务能力,狠抓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确保草原生态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部将政策的历史机遇,结合游牧民定居工程,形成“三位一体”、合力推进格局,高标准、高起点组建新启动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工作,通过加大合作社干部和牧民群众的培训,建立健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各类规章制度,力争在建设质量和成效上有大的提升,农牧民群众参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参与率达到本村户数的70%以上。畜用暖建设重点投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进行适度规模的集中布局,加大“圈窝子”种草力度,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全力保障饲草供给。大力推广股份制、合作制、代牧制等模式,积极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等多种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愿意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三)深化集约化经营工作。加快农牧业村的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搭建土地草场流转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乡镇土地草场流转服务点的服务理念,及时化解矛盾,不断完善流转机制,鼓励农牧民进行耕地草场的适度集中,提高耕地集中、通过草场、牲畜作价入股,按股分红方式,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的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减少生产中劳动力消耗,降低劳力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增加农牧业生产的净收入。力争在2012年各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得到加强和规范,全力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四)充分利用刚察县良种繁育基地,使本品种选育和良种改良覆盖面达到70%以上,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生仔畜体质明显增强,基本实现50%的羔羊当年育肥出栏、犊牛适时育肥出栏;切实用好草原奖补资金,加大禁牧力度,完成核减畜牧任务,加大设施养殖规模,使暖棚育肥达到28.29万头只,从而有效缓解草场载畜压力,给牧草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可食牧草增加15%以上,基本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三、大力推进“百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做好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整治

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景秀、村美”的建设目标,拿出刚察县“百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方案并争取实施,对公路沿线有碍旅游观瞻的取土场、破旧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治理,按照畜牧业生产生活设施10配套的建设标准,恢复天然草地植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项目区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结合“百企连百村”、新农村牧区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整治工作。结合“青海牧区草原新帐篷”项目及各村发展规划,在主要公路沿线,发展帐篷牧家乐旅游接待;加大主要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力度,以“公路沿线百里长廊整治”为起点,制定完善草原基本建设制度,今后牧民草原建设实行逐级报批制,建立农牧民草原建设的规范制度,进一步巩固草原建设整治成果。

四、坚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建立健全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切实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控能力。

(二)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坚持不懈地搞好牧民群众散养户、规模养殖基地等的牲畜防疫、检疫和疫病控制工作,全面落实牲畜计划免疫、强制免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环境消毒等工作,适时对散养户、规模养殖基地等的动物疫情进行监测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确保口蹄疫、禽流感的免疫率达100%,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三)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完成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建设,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力争年内全面开展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积极推行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农业执法,认证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

五、着力争取项目,在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实现新的突破。

继续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建立健全对已建项目的后续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工程的长期效益,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高生产性项目的综合配套。从2012年起,以游牧民定居工程、青海湖流域治理、畜用暖棚建设等几个大项目阶段性工程基本结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农口的投资总额,争取项目确保投资保持上升,是2012年农口上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局上下齐心协力跑项目、抓项目,争取农口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亿元,确保各类项目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农牧业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运行机制

以扶贫开发规划为指导,着力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以产业化带动,按“集中投入,效益到户”的原则,以整村推进项目、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项目为中心,建立一批集约化、产业化扶贫开发基地,尝试以“企业+牧户” (龙头企业带动牧户,把项目到户资金作为股金入到企业,年底分红)、富裕户+贫困户联手经营、股份制形式专业合作社等运作方式,确保贫困户受益,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销售系统等有机的联合起来,形成较大的产业链条,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品牌。同时,按基地带动运行模式,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结合科技项目计划未来三年培训约3000余人次,以专业合作社牵头,建立养殖、种植扶贫产业化基地,使参与贫困户人均收入年增长1000元以上。

七、创新思路,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进程

今年中央和省、州农牧业工作会议,均把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载体,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推广成果转换,加大农牧业重点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科研与推广、专家与主导产业、农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紧密衔接的运行机制,开展全方位服务,为推进现代生态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今年力争将二年三胎藏羊产羔技术实验推广母羊240只,黄牛人工授精推广500头,专业技术人员送技术下乡结合开展的“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抓好饲草料青贮、良种选育、牛羊育肥、母畜妊娠补饲、羔羊草期断奶补饲等农牧业适用技术,切实帮助农牧民提高科技种养水平,切实利用好与四川大学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依靠科技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把单纯依靠资源占用和消耗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农牧民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提升农牧业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部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单位名称: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 单位:元
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备注
206 科学技术 75800 75800 75800
2060799 其他科学技术及支出 75,800.00 75800
210 医疗保障 107,827.80 107,827.80
2100501 行政单位医疗 79,073.72 79,073.72
2100503 公务员医疗补助 28,754.08 28754.08
213 农林水事务 19,924,091.46 1044091.46 18880000
2130599 其他扶贫支出 12000000 12000000
2130701 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 5000000 5000000
2130101 行政运行 1044091.46 1044091.46
2130199 其他农业支出 1880000 1880000
221 住房保障支出 898132 93132 805000
2210104 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 805000 805000
2210201 住房公积金 93132 93132

部门预算收支总表
单位名称: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 单位:元
收入 支出
项目 金额 金额 金额
一、财政拨款(补助) 21005851.26 一、一般公共服务
经费拨款(补助) 21005851.26 一、基本支出 1245051.26 二、外交
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安排的拨款    工资福利支出 1013604.46 三、国防
罚没收入安排的拨款    商品和服务支出 138314.8 四、公共安全
二、预算外收入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93132 五、教育
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    其他资本性支出等 六、科学技术 75800
批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
三、事业收入(不含预算外资金) 二、项目支出 19760800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工资福利支出 九、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    商品和服务支出 十、医疗卫生
六、其他收入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十一、节能环保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十二、城乡社区事务
   赠与 十三、农林水事务 18880000
   债务利息支出 十四、交通运输
   债务还本支出 十五、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基本建设支出 十六、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其他资本性支出 十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 十八、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其他支出  十九、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三、事业单位经营支出 二十、住房保障支出 805000
二十一、粮油物资管理事务
二十二、储备事务支出
二十三、预备费
二十四、国债还本付息支出
二十五、其他支出
二十六、转移性支出
本年收入合计 21005851.26 本年支出合计 21005851.26 本年支出合计 19760800
七、上级补助收入 十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二十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八、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十五、上缴上级支出 二十八、上缴上级支出
九、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十六、结转下年 二十九、结转下年
十、上年结转   其中:政府性基金结转下年   其中:政府性基金结转下年
  其中:预算外专项结转
  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结转
  预算内专项结转
收 入 总 计 21005851.26 支 出 总 计 21005851.26 支 出 总 计 197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