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促发展 构建和谐大家庭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1日 消息来源:县民政局

——刚察县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各民族交错居住现象日益普遍,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也成为各民族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为了解我州城镇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走访串户、征求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就刚察县部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刚察县共设立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沙柳河镇城东、城南、城西、城北社区居委会,哈尔盖镇社区居委会和泉吉乡社区居委会,居住着藏、汉、蒙古等12个民族,现有辖区户籍人口10582人,3247户,流动人口1816人、713户,其中少数民族占72.5%,藏族占63.38%,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共有社区“两委”成员3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2人,占33.3%。为了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以便更好地为各民族群众服务,该县民政局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社区办公楼2所,部分社区已搬迁至新址。

  刚察县各社区以载体建设为依托,文化活动为纽带,帮扶服务为主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亮点,彰显民族工作特色,着力把社区建设成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1、健全组织网络。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一件民心工程,为把民族工作要做细、做实,社区建立健全了组织网络。成立了由乡镇政府分管乡镇长为组长的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创建工作,社区确定1名创建工作专干。部分社区支部内设志愿者服务队,即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复转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居民提供优惠、便利的法律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网格内下设党小组,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健全长效机制。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基础等特点,各社区严格按照“组织网络健全、服务场地固定、户籍资料台账齐全、双向服务有序”的要求开展工作,为社区居民建立一户一档一卡台账,做到了查询有资料、工作有记录。制定和完善例会制度、学习制度、活动制度、联谊会制度、信访制度、服务帮困制度、五必访制度等切实可行的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相关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任务的完成情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下步工作任务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居民提出的建议及如何落实的措施,做到了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二)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工作实效。

  1、创新载体,大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该县各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采取以会代训、印制藏汉两文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团结和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发放《民族知识宣传手册》,在文化广场、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安放民族宗教宣传牌和张贴宣传画,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良好氛围。全县各社区1000余户居民被评为平安家庭,10余个小区和楼院被评为“平安小区”、“平安楼院”。

  2、开展兴趣活动与文艺演出,丰富各民族群众业余生活。一是近年来,积极组织社区各民族群众参加“锅庄队”、“青海小调队”等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既锻炼了居民身体,又使居民在娱乐中传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了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的相互了解搭建了一座桥梁,促进了民族团结。二是结合节假日传统文化,社区在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都会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也都会邀请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在娱乐中感受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三)提供多元服务,实现成效双赢。

  1、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社区通过多途径掌握特困群众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真情投入,在政治、生活上关心各族群众,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帮困扶贫工作力度。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凡是”,即凡是有困难的,社区都会建立困难群众台账,及时给予解决;凡是重大节日,坚持对辖区各民族居民的走访慰问;凡是贫困优秀学生,坚持依托“四个一万”、“雨露计划”等项目和社会各界深入资助贫困学生。同时,及时协调落实低保、五保、住房等社会救助政策,联系上级相关部门、在职党员,每年上门慰问至少两次并送上慰问金、慰问品等,上门走访慰问成为经常性的工作,让民族团结、民族繁荣元素融入了社区的日常工作,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的和谐。

  2、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近年来,该县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其中也有许多困难群众,社区积极探索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模式,强化“四个意识”,即对矛盾纠纷强化尽早介入意识,对流动管理强化依法维权意识,对流动人口服务,强化协调各方意识,为流动人口办实事强化主导主办意识,建立流动人口台账。

  3、开展社会保障、技术培训服务。注重发挥社区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为各民族群众服务的水平。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创业,我县社区结合人事、就业等部门着重宣传就业援助、技能培训、自主创业等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对失业下岗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自主择业”、“再就业”理念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推荐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应聘到宾馆、餐饮店等行业工作,使社区各民族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进而形成了热爱社区、奉献社区的良好氛围。

  4、立足社区,切实做好对各民族群众子女的教育工作。未成年人是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刚察县各社区注重开展普及民族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辖区民族中学、科协等单位密切合作,征集学生的素描、唐卡、剪纸、刺绣、十字绣和手工制作等优秀作品,每年暑期都会举行一系列的“科学宣传日”活动,在县职工文化广场进行展览,鼓励学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各民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长见识,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

  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个新课题,刚察县各社区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不够。虽然对社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进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业务知识培训,但大家的认识还只是初步的、局部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任务要求难以匹配。无论从硬件、软件方面,社区基础建设都存在许多困难,具体体现在:办公条件尚未完全解决、经费困难、工作人员待遇低等。就工作任务而言,很多工作都要求进社区,“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社区基础建设与任务要求难以匹配。

  (三)经费不足。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城镇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也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社区民族工作离不开社区,社区经费困难,开展社区民族工作难度较大。

  四、建议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提高认识。从社区建设需要统一战线这个法宝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社区民族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县委要重视和加强对社区统战工作的领导,各社区要加大民族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力量,化解矛盾,为促进社区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统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对社区创建工作经费的安排,确保社区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改进方法,抓好落实。明确目标任务,把社区民族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举足轻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建设工作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工作考核体系,使社区统战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同时利用社区各种服务载体和服务形式,为统战对象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社区为统战对象服务,统战对象为社区建设服务的“双向服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