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思维“浸润心田”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 消息来源: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素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要率先垂范,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思维浸润心田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问题增多,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剧,法治“压舱石”“助推器”的作用日渐凸显。然而,一提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想到的不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是依法“民”,少数领导干部把法律当成趋利避害的工具,有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干一些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事还有的遇到事情总想靠“人治裁量”而不是靠“法治力量”,背离了宗旨,伤害了民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思想上不破冰,行动上就难以突围。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引领者、推动者,不学法不知法就无头苍蝇四处碰壁,做人做事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和底线要将宪法法律、党内法规作为必修模块,坚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法律素养,同时要防止将“依法治国”仅仅理解为“依法律条文治国”教条主义错误,在学法知法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对法认识掌握,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没有生命的法律条文生动起来,让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深植于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国家法律得不到切实有效的遵行,无异于一纸空文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摒弃“人治”思维,不任性扩大自我裁量的空间,不搞“按惯例决策”“拍脑门决策”那一套,要在法律准绳下用好手中权力,妥善处理公与私、法与情的关系,从小事小节做起,不触碰法律红线,做严以用权、廉洁自律、秉公执法、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坦荡为官的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牢记权力姓“公”带头学法知法、懂法通法、守法用法以敬畏之心待法、以法治之心行权,旗帜鲜明捍卫法治尊严,维护法治权威,坚守法治边界,以一身正气带动一方正气。

张艺,2021年选调生,刚察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