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思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7日 消息来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其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重要的属性,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所提出的六点具体要求中,“政治要强”居于首位,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政治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为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韧的政治定力、严明的政治纪律以及坚强的政治担当。

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情怀要深”是思政课教师重要职业素养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与理论是有温度、有情感的,思政课教师只有具有崇高情怀,才能将枯燥的理论讲授拔高为情感培育,才能对国家、职业和学生具有真挚情感,从而真正地将自己的职业当做事业来对待,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出强大感召力和亲和力。思政课教师要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召学生,以博大的仁爱情怀感化学生,以执着的传道情怀感染学生,让思政课成为师生之间情感互通的桥梁,不断加深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在愉悦的交往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行。

“自律要严”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思政课教师特殊角色定位的内在要求。它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旋律,始终做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保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自律是一种超越他律的更高阶段。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是思政课教师时刻保持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内在力量,主要包括善于律心、长于律言、谨于律行三个方面,思政课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律高度,使得自身人格更具魅力、课堂更有感染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格是在个人心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气质、能力、风趣和性格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对理想人格的论述比如儒家所倡导的“君子”和“圣人”就是理想人格的典型每位思政课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的内涵应该是极其丰富的,比如高尚的道德、渊博的学识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格要正”其实就是对思政课教师培养理想人格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培养自身堂堂正正的人格,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又要做好为人为学的表率,做学生塑造理想人格的榜样。

    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思政课教师自身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探寻人生价值,绽放理想信念。(许正兴,2023年选调生,吉尔孟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