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人民情怀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青藏高原各族儿女的深情厚望与牵挂,再次亲临青海考察调研,了解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一次次深入群众、一个个重要论述、一项项长远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倾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指引新时代民族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竞相绽放,为祖国大地平添几多风采。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通过多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团结奋进新征程中共同开拓、共同缔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现如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场景,在全国各地处处可见,五十六个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携手并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保持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的“统一方针”“统一频道”,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地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穿到党和人民各项事业中,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在基层有人“懂”、民族政策在基层有人“抓”、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干”。
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在深刻理解“四个与共”核心要义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各民族之间“小我”的差异性,积淀中华民族“大我”的共同性,切切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到各族人民群众心坎上,不断巩固血肉相连、唇齿相依、情同手足的情谊。用心用情用力搭建党群“同心桥”,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在基层”,把解决各族群众“心心念念”的问题转化为推动民族工作的具体举措,与各民族心心相印、互帮互助,争做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
当前,民族工作所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民族团结千秋业,社会和谐万代功。”民族团结进步并非一人之事,也并非短期之事,需要打“持久战”的耐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构建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向荣氛围。
撰稿人:张艺
工作单位:刚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