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减负工作 让“瘦身提质”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1日 消息来源:

【言论】

 

做好基层减负工作 “瘦身提质”蔚然成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多次强调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见效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的好坏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指数。基层负担过重的“小马拉大车”现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等现象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厌恶至极,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更是降低了服务质量。

让基层走出文山会海的束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这是许多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层层加码、过多过滥的会议不仅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而且大多会议内容往往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更有甚者参加的是不沾边的“陪会”。同样,下发、转发和要求上报的各类文件泛滥成灾、层出不穷,让基层干部被文字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暇办实事。要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让基层干部从无效的会议和文件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谋发展。

让过度追求留痕烟消云散。工作留痕本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变了味,事事留痕、处处留痕,甚至为了留痕而造假。这种让基层疲惫不堪的做法,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而且容易助长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重工作实际成效,而不是单纯看台账和影像资料等印证痕迹。要坚决摒弃和杜绝形式主义的留痕要求,大力改进评价评估基层工作的办法机制,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以群众口碑彰显基层工作质效。

“四不两直”成为督导常态。各单位、各部门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评比,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身心俱疲。为了准备和迎接检查,给上级留个好印象,基层干部往往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加班加点准备材料。这种频繁的检查,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反而扰乱了基层的正常工作秩序。要科学优化检查考核方式,整合督导检查项目,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多采用“四不两直”方式,了解基层工作真实情况,精准掌握问题短板,让基层干部能够安心工作,凝聚智慧合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宜。

让担当实干之风扎根基层。为基层减负,目的是让基层放开手脚、轻装上马去谋发展、去担当实干,以更多更好工作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科学精准实施容错纠错,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积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为基层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让实干之风蔚然成风。同时,要全方位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着力在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注、工作上关心、待遇上关切、生活上关爱,持续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干劲、有奔头。

 

撰稿人:许正兴

工作单位:吉尔孟乡人民政府